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李娜:承接京津养老需求 推动我省区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5-04-24 14:57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河北环抱京津,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重点区域,承接京津养老需求在地域分布、政策支撑和协同养老有益探索方面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继续推进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近年来,河北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生态环境美、气候条件好等优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承接京津养老服务需求,引导更多优质养老资源向河北延伸布局,为京津籍老年人异地养老、回乡养老提供更多选择,不断推进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质效的明显提升。

完善区域养老协同发展顶层设计,下好区域一盘棋

进一步做好共建共享的顶层设计,打通影响协同发展的制度“堵点”。全面落实三地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找准影响协同发展的堵点和痛点,通过联席会议制度,部署三地发展的年度重点任务,发展的成果和收益共享,保持区域协同养老相关政策内容和标准要求的一致性,推进区域协同养老在政策制定实施上保持同步和同频,做好三地养老事业发展的衔接、补位和联动。

进一步健全完善环京津养老服务发展政策体系,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三省市民政部门研究制定系列推进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我省要结合本地实际,在项目建设、医养结合、区域协同等方面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政策措施,三地立法机关协调联动,作好协同立法工作,应该尽快填补当前三地养老产业发展和服务方面存在的法律空白,进一步完善养老领域各相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做好重点领域的突破,加紧布局区域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我省要加强与京津两地人才教育培训合作,搭建养老行业教育培训基地,加大保障京津冀地区服务老年人的人才培养力度,在养老人才政策激励方面作出突破。

加紧布局区域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畅通资源流通渠道

设立专项资金,做好财政支持。专项资金用于研究和支持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重点在河北做好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升级改造,以及养老服务人才资源引进和培养等工作。在现行合作基础上加大北京天津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等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向我省流动,尤其是使用我省优质资源的情况下进行补偿,促进区域间优质养老资源的均衡配置。激发合作积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用好我省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承接京津养老需求。充分利用好我省用地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税收减免、用地优惠等政策支持,推动三地资金雄厚、服务专业的大型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机构到我省建立京津冀区域养老综合体和区域医共体等。

完善医养结合结构布局,优化医疗服务。持续引导京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河北布局和延伸,提升省内医疗技术水平。出台医养结合机构的设置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医养结合机构,实现养老项目医养结合全覆盖和大提升。强化对于医养结合支持政策的落地,结合《关于支持环京津地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的若干措施(试行)》,跟进出台配套措施,制定出台医养结合的具体支持政策。

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性银发经济发展,叫响“养老到河北”品牌

塑造区域性银发经济增长的“新点”。积极推进 “闲”“废”“疗”各类存量资源转型再利用,激活闲置学校资产,盘活废置厂房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设施,依闲置资源的类型改建成区域型、社区居家型老年设施。推进北京、天津及我省、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社区嵌入等普惠型老年设施,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优质医联体和养老联合体的均衡供给和共享,培育养老服务产业的新业态。

提升我省提升养老服务产业服务质量。要积极主动加强与京津沟通,推动养老服务资源链接,开展养老服务项目推介,引导京津优质养老服务资源通过合作共建、设立分支、委托运营、独资兴建等形式向我省延伸布局。依托京津优质培训资源,加强我省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带动全省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为我省和京津老年人提供更好服务。

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品牌。在谋划推进建设环京津养老项目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培育打造本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就近、就便提供优质养老服务,打造我省品牌。从省市县三级政府层面加大对环首都地区医养结合康养服务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以京津老年人为重点投放对象,从深度医养、健康旅居、消夏避暑、运动健康等多个维度培树该区域的医康养服务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为京津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更多选择,使河北成为京津老年人异地养老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