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燕赵大地春暖花开,千年古城保定开门迎宾客,京津冀三地高朋满座——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京津冀三地联合宣讲保定专场,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成功举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河北省委讲师团副主任兼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宝东致辞。
袁宝东在致辞中指出,此次联合宣讲既是首场活动的深化延续,更是三地宣传思想工作协同发展的再出发。
他表示,通过三地宣讲骨干的倾情讲述,把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转化为生动实践,让理论宣讲既有“保定温度”更显“时代高度”。
来自京津冀三地不同行业领域的9位百姓宣讲员以亲身经历和真挚情感生动讲述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动人故事。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郝士超深情讲述三十载从艺生涯,生动展现出河北梆子扎根、耕耘、出新的历程,展现出将梆子戏台化为人生舞台的艺术追求。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种涛医生以二十三年实践为脉络,通过“种三针”疗法的创新案例,生动展现了中医传承创新的活力,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
邯郸市鸡泽县诗经书院院长王荣安,用宣讲轻轻翻开了《诗经》的篇章,带着观众穿越千年时空,以情景交融的讲述方式让古籍文字焕发生机。
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大郝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法”项目第六代传承人王艺达将非遗“戏法”技艺融入理论宣讲,通过魔术道具现场表演的形式引发全场热烈互动,让非遗艺术与思想传播实现有机融合。
保定新闻媒体中心(集团)主任李忻遥通过影像与讲述结合的方式,完整呈现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成长历程,展现了音乐助力脱贫、传承红色文化的力量
北京市延庆区香水园街道社区退休居民徐兰凤以家庭视角讲述长城文化守护故事,通过老伴孟宪利的丰富藏品,生动展现民间力量传播长城文化的持久坚守,让更多人能够了解长城文化的厚重。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讲解员田雯霄以“一封家书”为线索,讲述的三代人的国防情,具象化呈现红色家风传承脉络,其充满感染力的讲述让国防教育主题深入人心。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用他嘹亮的号子声为引,展现古代漕运劳动人民的智慧,高亢的号子声与详实的历史考证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夏芸枫从第一人称视角为引讲出了家书故事,讲出了红色传承,其深情的宣讲方式赢得现场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
这场持续90分钟的盛宴,引得会场内阵阵掌声,让观众直观体会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的强大感染力。
宣讲报告会结束后,郝士超、种涛、王艺达、徐兰凤、田雯霄等宣讲员接受媒体采访。郝士超表示,河北被称为“北方戏窝子”,河北梆子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希望未来能走出去宣讲,让北京和天津的观众也领略到河北梆子、燕赵文化的豪迈气势。
种涛表示,以后有机会多到河北做一些关于健康的讲座、义诊,给更多的人带来健康的理念。
王艺达表示,保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又称为“英雄之城”“冠军之城”,今后希望多来河北,带来中国古彩戏法的演出,让越来越多的河北人爱上天津的传统文化。
徐兰凤表示,今天现场来了许多大学生,让他们更多的去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了解长城文化的厚重,让大学生们感受到长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田雯霄表示,作为一名红色故事的宣讲员,讲好红色故事是职责使命所在。希望能把我们河北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红色历史、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据了解,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京津冀三地联合宣讲活动是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讲师团)、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和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委讲师团)共同主办。此次保定专场报告会由中共保定市委宣传部、保定市社会发展研究院、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