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学生党的创新理论志愿宣讲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发挥着理论普及、思想教育、凝聚共识等重要作用。2024年,秦皇岛市委宣传部探索构建“1+6+N”体系,引导大学生群体结合自身特长和所学专业,用青年视角、青言青语开展短宣讲、微宣讲近4800余场,受众逾15万人次,切实推动大学生党的创新理论志愿宣讲活动走深走实。
制定1个方案,部门协作凝聚合力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注重顶层设计,高站位谋划,联合秦皇岛市委网信办、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驻秦各高校,先后召开座谈会2次,征求意见1次,制定并印发《全市大学生党的创新理论志愿宣讲活动方案》。鼓励驻秦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采用“文艺+宣讲”等多元化的宣讲形式,从青年的角度出发,通过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讲故事的方式,阐述党的创新理论。各高校扎实做好志愿宣讲组织发动引导、人员培训指导、宣讲平台搭建等服务保障工作。各县区、各单位开放所辖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红色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等阵地资源,全方位为大学生志愿宣讲活动提供助力。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大学生志愿宣讲活动扎实开展。
谋划6大活动,特色宣讲破圈出彩
开展大学生优秀宣讲报告和微视频宣介活动。各高校通过常态化组织大学生志愿宣讲活动,选拔优秀大学生理论宣讲人才和作品。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录制6个主题微宣讲视频,开展 “笔画党史,片载初心”党史明信片设计活动,不断推进“故事育人”与“网络育人”双向融合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打造形成了“1+3+N”故事育人体系,包含600余个故事,在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线上累计阅读点击量达30余万人次。
开展“双争”有我——365百姓故事汇活动。秦皇岛市委宣传部联合团市委在驻秦高校遴选培养优秀宣讲人员,组建365故事汇宣讲团并开展宣讲400余场。2024年4月26日,在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举办“双争”有我——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高校专场),各直属高校团委负责同志、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师生、驻秦高校学生代表300余人参会,8位大学生宣讲志愿者用青年视角讲述生动故事,用感人事迹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仰。
开展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年内,组织开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是家乡代言人”主题宣传活动、“秋韵浪漫·秦皇岛之约”——秋季旅游短视频大赛活动、“山海美景·青春有约——寻找大学校园旅游达人”大学生旅游推荐官招募等一系列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共话最美家乡话题稿件800余篇次。驻秦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在抖音、快手、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利用影像作品方式为家乡的美食美景、好人好物代言,以青年人的视角,记录秦皇岛发展变化,展现地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经过专家现场评选,择优确定100名大学生作为“秦皇岛市大学生旅游推荐官”,20名大学生作为旅游推荐官预备选手,为我市文体旅融合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开展“秦皇岛青年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宣讲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广泛发动驻秦各高校大学生以青年视角宣讲党的创新理论。2024年9月29日,团市委举办“秦皇岛青年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宣讲活动,9组选手在决赛现场用青年青语向广大青年开展理论宣讲,发出了“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青春誓言,向观众呈现了一堂充满青春气息的“大思政课”。
开展志愿宣讲服务团(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依托我市长城文化资源和燕山大学等研究机构人才,选拔32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建“长城青使”志愿宣讲服务团。通过定期线上分享学习资料,线下聘请各领域专家、各高校教师授课的形式为大学生理论宣讲开展专题培训2期,收录宣讲团成员微报告24篇,微视频21部。同时,各高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实际,组建“文化传承”“文体旅融合”“环境保护”等志愿宣讲服务团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大学生志愿宣讲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各高校结合校内原有大学生宣讲团队品牌建设,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大学生志愿宣讲工作方法机制,打造亮点,建立机制,形成各具特色的基层理论宣讲创新案例9篇,为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探索了“高校路径”。
打造N个品牌,志愿宣讲遍地开花
全力叫响“大学生党的创新理论志愿宣讲”1个主品牌,倾力培育“N”个特色宣讲品牌,着力探索党的创新理论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扩大理论宣讲品牌影响力和引领力。
燕山大学选拔“中国好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三下乡优秀个人”和各类优秀学生3000余人组建372支志愿宣讲服务团,打造“党史传习宣讲团”“乡约盛夏·筑梦青春”“绿色先锋”等志愿宣讲品牌,以“新生代”力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通过“学(以宣讲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共同设计宣讲方案)、研(开展“读书交流”“观影沙龙”社会实践活动,交流心得体会感悟)、讲(年内到各学院开展理论宣讲)”的模式,打造“东大青年说”宣讲品牌,让党的声音响彻青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以“红色薪火”“科师青年说”宣讲品牌为重点,培育青年学生理论宣讲“轻骑兵”。2024年,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辉煌成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国复兴、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等11项内容为宣讲主题,开展校园巡回宣讲80余场。“红色薪火”宣讲团入选为2022河北高校“活力社团”思想政治类TOP5榜。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以青春视角探索宣讲新路径,选拔百名师生组建各类宣讲团,陆续打造“声入人心”“千名学生绿色行”“星火燎原”志愿宣讲品牌,深入开展“3060—行走在中国大地的绿色课堂”、“双碳”知识科普宣讲、“燕赵青年说”大学生励志演讲等各类宣讲活动共1500余场,校内宣讲团荣获2024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 、2024年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优秀团队”。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三进三讲”(即进第一课堂、进第二课堂、进社会与网络)模式倾力打造“大学生讲习团”志愿宣讲品牌。宣讲团连续三年入选共青团中央“两弹一星”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乡村振兴”等8个团中央志愿宣讲项目,获河北省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0个热词”宣讲大赛三等奖。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组织百名学生、5名思政课教师和6名青年博士教师组建“海洋文化志愿宣讲小队”“田野风声调查团”“冀农调研队”“惠民政策宣讲团”4支宣讲队伍,先后深入沽源县白土窑乡、保定市顺平县、秦皇岛工人南里社区、秦皇岛河东小学开展志愿宣讲活动20余场,受众2000人次,依托专业优势实现了青年学子与新思想的双向奔赴。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打造“剧精会神”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创作《平原上的红衣白马女英雄》《扎根大山的希望之花》《我用一生守护你》《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四部舞台剧,融入红色文化,演绎红色故事,宣讲创新理论,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传递信仰力量。相关做法被学习强国、河北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总浏览量50余万次。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打造“金蓝领”宣讲品牌为目标,探索采取“理论宣讲+思政、+文化、+职教”模式,举办“人文素质大讲堂”“悦青春——燕赵青年说”演讲比赛、“建功新时代”音乐思政公开课、“未来工匠”读书行动、“阅读伴我成长”职教学生读党报、“探非遗匠心 育创新达人”主题非遗夜校等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120余场,受众达2万人次,以党的创新理论润养青春底色。
启示与思考
一是理论结合实践,绽放理论宣讲生命力。理论宣讲既要准确把握宣讲的政治方向,又要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时政热点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要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开展好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志愿宣讲活动,就要探索“理论宣讲小课堂+实践大课堂”模式,鼓励大学生宣讲志愿者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访谈、志愿服务等方式,准确掌握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问题相结合。找准理论宣讲的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深入浅出地阐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同,绽放理论宣讲生命力。
二是创新说理形式,增强理论宣讲吸引力。虽然理论宣讲做的是“面对面”的思想工作,但不能把宣讲简单等同于报告会。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特点。要引导青年群体在精研细磨宣讲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赋能,通过以“例”说“理”形式,把科学理论融入感人故事,用鲜活人物讲活抽象道理,把理性思考融入感性场景,用“大众话语”“生活话语”阐明深邃逻辑,开辟群众“爱看爱逛”的新媒体平台,努力做到有“声”有“形”,用青年活力激发社会能量,切实增强理论宣讲吸引力。
三是注重品牌培育,提升理论宣讲影响力。独具特色的宣讲品牌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是理论宣讲工作的灵魂和标杆。各高校要借鉴浙江省先进经验,树牢品牌意识,突破传统观念,全方位打磨宣讲队伍,建强具有秦皇岛特色的宣讲阵地,用心、用情、用功策划一批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的理论宣讲精品,在原有大学生宣讲团队品牌的基础上,培育辨识度更高、影响力更大的理论宣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