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王菲: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2025-02-07 16:14   来源:《河北日报》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亲切暖心的话语,饱含着对广大人民的浓浓深情。

人民生活幸福,永远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便与正定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鲜明提出“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发展导向和目标,并扎扎实实为之奋斗。党的十八大结束不久,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指出:“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群策群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总书记念兹在兹。2024年,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12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念着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在天津西青区看望慰问受灾的群众,从老人医保到孩子读书、年轻人就业,问得又细又实;在甘肃天水,同当地农民群众和农技人员亲切交流,叮嘱大家要“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在福建漳州东山澳角村,鼓励“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总书记对民生的殷殷关切,深深嵌印在万里山河的串串足迹里,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不懈追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毫不动摇。2024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特别是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及时出台,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全国经济回暖向好,各项事业协调并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这一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落实惠民举措,更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民生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一张张“民生清单”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一个个民生期盼化作温暖人心的幸福图景,一张张民生答卷托举起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守人民立场,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答好民生答卷,绘就幸福底色,让每个人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日子更好。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评价标准。实践中,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就一定能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回应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多推出一些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站稳人民立场、树牢群众观点,及时有效回应群众需求和关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坚决杜绝懒散拖沓,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把任务落实到人、落实到岗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每一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要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上,事不避难、攻坚克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办,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实干实绩取信于民。

(原刊《河北日报》,作者王菲系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所(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