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段小平: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01-17 15:23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赛道新领域上占据发展先机,既是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未来主动权的关键,也是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一、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历史逻辑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发展的初期大都以外延粗放型发展为主。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单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长期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我国经济尽快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未来趋势看,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化时期,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世界生产能力及其要素也正处于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关键变革时期,也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规律,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掌握经济社会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二、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人类历史的几次生产力的跃升都是由科技创新引起的,直接带动全社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经济的全面繁荣。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新型生产工具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中后期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技术、内燃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也催生了电力、化工、石油、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各国经济普遍进入繁荣发展的时代。

总而言之,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是新要素的创新活动创新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工艺又推动形成了新产业,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相互作用,形成了新质生产力。

三、科技创新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

我们要根据新质生产力形成逻辑、产业发展趋势、科技创新特点与区域特质等,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探索差异化的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之路。

一是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引领,布局生成生产力。从国家战略全局和发展战略出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底层技术、关键环节、短板技术等,策划实施重点攻关项目,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强化创新成果供给,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立足国家战略产业发展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要针对关键领域的重大需求,加快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科技创新,补齐关键核心领域短板弱项,以技术变革重构发展方式、重塑竞争格局。要前瞻部署更多颠覆性变革性技术,抓好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研究,努力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

二是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河北省制造业基础雄厚,具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条件。应以需求牵引作为根本出发点、立足河北省发展优势,加快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要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数字装备、智能机器人普及应用,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中,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

三是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为载体,促进新质生产力集聚壮大。创新平台是推动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实现颠覆性、创新型技术突破、跃升的重要平台。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资源协同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院士工作站,打造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知识、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聚集融通、高效配置,全方位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要鼓励企业与京津等地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联合攻关、成果共享的有效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是以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核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知识生产和成果转化中心,是引领生产力更新换代、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要聚焦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前瞻性引进培育一批战略性、关键性科技领军企业,培养一批能够突破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创新企业,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发展的科技创新发展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促进创新成果应用的场景和市场供给,建设集研发、孵化、投资等于一体的产业培育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让更多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

五是以优质创新生态体系为底色,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良好的创新生态,是创新主体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气,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以数据要素为枢纽,要打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加强税收优惠、财政支持、人才引进等政策协同,推动资本、商品、服务、数据等各类资源高效集聚和合理流动,激发创新内生动力与潜力。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完善容错机制,使更多智慧资源、创新要素汇聚成势。要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有效促进先进生产力生成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