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耿卫新:找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2024-09-18 11:32   来源:河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是必然要求,也是重要原则。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本地实际找准着力点,有针对性地推出改革创新举措,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澎湃。

锻造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

把握国际科技创新趋势,根据国家战略需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系统布局,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快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建设和引进一批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与载体,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应用转化和共性技术研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构建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开展订单式研发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共同研发。

优化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仅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

要紧紧抓住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深化科技赋能,加快补链延链,分行业、分步骤开展数字化制造普及、网络化制造示范和智能化制造探索,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具有影响力辐射力的产业集群,为催生新质生产力聚力蓄能,让新兴产业顶天立地。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必然选择。河北要立足实际,结合各地产业基础,注重前瞻部署和梯次培育,重点在雄安新区、石家庄、廊坊、张家口等地布局空天信息、先进算力、鸿蒙欧拉、前沿新材料、基因与细胞、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积极推动未来产业场景应用和迭代示范,让未来产业竞相涌现。

打造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加快引育一支高层次、高质量的数智化人才队伍,培育造就更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队伍,要多方面发力。一是重点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加大培养力度,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二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联合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实训等方式,系统培养一批既掌握数智化技术,又了解现实产业运作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大对高端数智化人才的引进力度,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制定紧缺数智化人才清单,通过举办海内外引才专场、高端人才沙龙、创业创新大赛等形式,靶向引进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国际著名研究团队。四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予领军人才技术决策权和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调整权,进一步增强领军人才的归属感和科研积极性。

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要求各地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各类主体敢于创新、敢于投入,更好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对河北来讲,要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一是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优化创新型企业注册、项目申报及融资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和创新项目落户河北。二是预防和制止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给予中小微企业在信贷、创新创业、市场经营等方面更多扶持与优惠。三是通过加强司法保护,构建高效纠纷解决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完善相关立法和执法体系,确保创新主体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四是建立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完善财政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与服务,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