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推介

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著作)

2024-07-17 09:30  

窦竹君

(中华书局2021年10月出版)

该著作以全景呈现的方式,运用碑刻、家规、行规等第一手资料,运用法学思维与史学研究方法,对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组织机制、运作机制、保障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著作阐释了传统中国国家与基层社会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的应然性;分析了文化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提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方法,打开了生活化治理思路;诠释了基层治理的组织机制、运作机制、保障机制,揭示了基层治理有效性的密码;提出了加强和改善今天基层社会治理的借鉴建议。

该著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上。第一,突出了文化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建设构建了民众心底里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由此奠定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文化基础。如无此,民众四分五裂,何谈治理?儒家统治思想的确立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基础,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应当对“罢黜百家”进行重新评价;第二,发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生活化实现方法——化礼成俗。即将治理要求和规范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方式,每天这样生活,习惯成自然,治理就在每天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得以实现,且这种治理是不间断的、持续终身的。这是一种没有成本且效能很高的治理方式。第三,开拓了中国法制史的新视野。挖掘了连坐、准五服以制罪、不孝、亲邻先买权、同居共财等传统法律制度在社会治理上的作用,这些为研究中国法制史提供了新视角。第四,发现了社会组织权威性的保障因素。提出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组织具有文化、经济、公益、公共事务管理等多重属性,这就使得社会组织可以在不同角色间灵活转化,运用多重资源实现综合治理,提升治理效果。第五,发现了古代中国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制度建设从家庭到社会,从生产生活事务到公共事务,从乡村到城市,凡涉及维护社会秩序问题,基本都涵盖到了。

该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结项成果。著作出版后,汪世荣、褚宸舸、冯兆蕙等著名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网、《民主与法制时报》《河北法学》进行了书评推介。该成果获得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窦竹君: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专家顾问,第四、五、六届河北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十五届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河北省法学会交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基层社会治理、中国传统文化、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