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马春梅: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2024-02-23 15:07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和价值创造的根基。金融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实体经济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血脉。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为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不断改革、调整和优化金融供给体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就要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始终确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动金融监管流程的数字化重构,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营造更加良好的金融环境。

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金融结构优化改革,完善资金供给结构,着力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以调整金融体系结构为重点,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和融资结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盘活低效金融资源,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围绕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积极发挥资本的引领作用,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加强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创新。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构建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能源供应体系战略性优化调整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推动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强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供给,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金融服务。

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为了提高金融政策的传导效率,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广大经营主体,要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打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堵点、卡点,有效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更好地促进金融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各类金融机构要持续改善金融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机制,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建立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真正滋润各类所有制企业。完善机构定位,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加快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为企业提供更多投融资渠道。通过金融调控,为存量资本优化配置提供有效途径,实现存量资本在实体经济不同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不断推动政策引导作用与市场激励力量的有效结合,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增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社会资本配置质效。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支持。金融机构要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创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单独的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加强与外部专家和评估机构的合作,不断更新迭代新的信贷评价模型。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由总行向专营机构派驻专职审批人员,在信贷审批、产品创新等方面赋予更高权限,并单独考核。通过财政拨款、企业捐赠等方式,完善担保资金多元化补充渠道,增强科技融资担保资金运行的持续性。完善科技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强金融机构、风险补偿基金、担保机构等各方合作,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不断优化担保和风险补偿流程。适当放宽融资担保机构盈利考核要求,推动担保机构专业化转型,鼓励地方设立专业化科技创新融资担保公司。优化政府引导基金考核标准,限制对规模以上成熟企业的投资比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推动金融监管流程数字化重构。加强重点监管活动规范化、透明化,扩大和丰富金融工具,大力推进智能分析工具研发,丰富穿透式监管和行为监管工具箱,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深入推进监管大数据建设,依托多个部门的政务数据,筛选出潜在首贷用户并向银行推送,利用大数据助力金融监管工作。建设综合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实时对接,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广大群众的金融需求。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力度,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发展,从行业层面推动金融业大模型建设,从技术层面积极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制定相关应用规范,提高监管效能。支持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竞争力,督促金融机构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技术外包管理,妥善做好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风险防控工作。完善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技术监管体系,全面提升金融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