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为民族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要多措并举、同向发力,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为民族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出了一系列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当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不断增长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发展需求,必须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又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文化自信为引领,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挖掘和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更多更深的内涵;还要进一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和实践诉求,形成全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行动自觉。当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要多措并举、同向发力,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
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博大深邃、绵延悠久,独具特色、辉煌灿烂,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直接决定着民族文化自信的程度。必须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内在精髓和逻辑动因,从根本上解决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精神之基”“思想之根”“情感之源”,切实把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根植于思想和心灵深处。
提炼传统文化内涵,促进中华文化现代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在探索中突破、在融合中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创造新辉煌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深入挖掘和提炼具有持久意义和时代价值的中外文化基因和要素,并将其创新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不断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和魅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子,持续追求更深层次的融合。以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质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创新文化表现形式,适应群众文化发展需求。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保持传统文化的自身特色,又要创新表现形式、畅通传播渠道。人民群众的文化发展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和多样化的特征,要适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各种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吸引和感染群众,使群众在无形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加强礼仪教育,开展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大文化传承载体建设,运用大众传媒和现代传播技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渠道和新媒体渠道相结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营造文化传承环境,提升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创新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化载体,将文艺形式、日常礼俗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积极建立传统文化研究基地,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文物相关单位应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推出贴近社会生活、实用的文化创意产品。倡导文艺工作者进一步营造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营造崇尚文化的家风环境,加强青少年的文化实践,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志气和自信,使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