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耿卫新 刘钊: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2023-05-08 15:34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脚步日趋加速。河北省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省,2021年碳排放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且主要集中于钢铁、电力等传统优势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巨大。当前河北省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能源消费总量尚未达到峰值,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社会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是河北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大挑战。

短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河北省经济结构偏向重工业,导致能源消耗大,在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是最主要能源。近年来,随着能源“双控”有效实施以及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利用,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88.9%逐步下降至2021年的67.0%,但仍居主导地位。煤电作为河北省主体电源,发挥着托底保供作用,满足地区电力、热力和电力系统调节需求,其装机规模和总体耗煤量压减难度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同时,河北省在工业用能方面尚不具备天然气和电力等高品质高价格能源大规模替代煤炭的条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改变,重化工业对煤炭需求客观存在。

未来较长时间内能源需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是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预计河北省未来年均城镇化率提高不低于0.5%,城镇化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水泥、玻璃等高碳排放产品,能源供给存在刚性需求。由于城镇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是农村居民的3.5倍—4 倍,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也将导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长。

现阶段能源供给保障难度不断加大。随着能源结构的剧烈调整,如何保障全省能源体系清洁和低碳的同时兼顾安全和高效,将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河北省深入推进煤炭去产能,煤炭、电力等行业发展受限,而能源需求刚性增长,每年缺电1000亿度。按照碳中和的目标,河北省非化石能源比例将提高到90%以上,煤炭占比降至5%以下。但大规模开发风电、光伏面临土地“卡脖子”难题,且风电光伏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会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影响,调峰能力短板突出。现阶段河北省日负荷呈现午、晚高峰的双峰特点,季度负荷呈现度夏度冬“硬缺电”问题,新能源又受波动性、随机性影响造成的可靠替代能力不足,短时局部缺电、系统稳定性问题仍待解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将能源结构由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调整成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着力增强绿色能源安全供给能力,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民生用能品质,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针对河北省钢铁、制药、水泥等传统优势产业,应完善相关产能置换政策,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价和诊断体系,实现绿色化发展。利用绿色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加快推进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鼓励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制造技术向各产业领域渗透。把握河北省高能耗产业区域集中、用能集中的特征,与周边相关蒸汽、氢气、可再生能源产销互供,以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为主要原则,降低固废生产量,鼓励实施钢铁、焦化间联产,提升产品附加值。

打造绿色低碳能源供应体系。鉴于能源在碳排放中的核心角色,应将产业用能绿色化放于首位,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探索加大氢能、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使用比例。要增强能源有效供给、绿色供给能力,支持邯郸、张家口和保定等地区发挥氢能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引进培育一批氢能制取、储运、加注、应用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氢能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张承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唐山、沧州、沿太行山光伏发电应用基地,推进张家口、承德、唐山等地风光电集约开发利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光伏+、智能+”的场景应用。

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河北省应明确低碳技术攻关重点,加大对风电光伏、新型电力系统、高密度储能、工业电加热、工业用氢、氢燃料电池、热泵、废弃物综合利用、超低能耗建筑、CCUS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攻关力度。综合考虑重点技术紧迫性、成熟度和市场前景等因素,制定相匹配的科研示范、产业推广、行业标准制定的政府驱动以及成本降低、产品优化、辅助服务的市场驱动机制。加强碳减排科研人才与管理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增加碳排放管理专业,建立一套贴合工作需求、科学系统、各方认可的碳排放管理员职业培育与评价体系。优化创业环境,对具有先进水平、引领河北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碳减排技术突破的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加大激励力度。

建立低碳政策保障体系。建立碳减排指标体系,将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汇总量、非化石能源比重等纳入“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并根据功能区发展阶段进行差异化赋值,准确把控进度、及时调整减排策略。健全碳监管体系,完善碳资产管理、碳减排成效评估、碳交易等闭环管理,探索将绩效考核与碳减排成效挂钩。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建立合理能源比价关系,加快完善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等经济政策,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生态环保成本。构建绿色财政金融体系,建立“绿色清单”制度,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优化绿色保险服务,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形成融资合力,为河北省碳减排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引导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模式。生活能源消费易升难降,需要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偏好来加快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引导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模式。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城市综合体、大型学校、医院和办公楼等的电能替代,有序推广使用电锅炉替代燃气锅炉,支持重大用能设备的电能替代改造行动并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居民家庭使用高效节能电器,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范围与推广力度,同时做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的配套设施建设,真正做到“统建统管、有序充电”。

【本文为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十四五”时期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思路与对策阶段性成果(HB20YJ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