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时方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重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05-04 14:59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当今时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作为重塑产业形态、加快经济复苏以及夺取新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只有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指明新时代科技发展方向,才能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家安全与经济独立,才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影响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认识科技自立自强对增强我国发展实力、竞争力和持续力的决定性意义,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维护国家安全和根本利益、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激活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都更需要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发挥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强大科技支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内化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创新牵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充分迸发科技创新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考验的有力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应对各种类型风险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力保障。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竞争空前激烈。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竞争实力,抢抓全球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中的新机遇,要紧抓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因素,努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缩短某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较大差距,把关键核心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破解“卡脖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着力加强基础研究,是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进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经之路。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并举,系统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出战略导向、前沿导向和市场导向,有序推进体系化、探索性、应用性基础研究。深入推进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以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性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制度。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发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带动作用,从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内在科学规律,以基础研究的底蕴支撑应用研究创新,以应用研究的活力深化基础研究。

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发展的人才“源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本领过硬、学风优良的科技人才体系,建设体系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内容。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强化创新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搭建人才引育平台,加快建设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共建的创新联合体,大量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强劲动能。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注重培育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推动建设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差异化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形成注重质量、贡献和绩效的价值导向。创新高端人才引进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顶尖人才推行“一事一议”政策,壮大战略性科技人才队伍力量,营造出“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缺人才、稳定重要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良好氛围。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高开放合作创新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全球视野,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实现与开放合作的有机统一。全面加强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稳妥推进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广开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创新对外交流方式,共同致力于发展更加紧密、合作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为全球科技重大课题议题和面临巨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提供中国解决方案。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科技创新,围绕关键领域和重大问题加强国际联合研发与合作创新,引进集聚一批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良好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集聚创新资源、释放科技潜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整体协同和有效衔接,完善数字化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快速响应,健全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实现高效能管理,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创新资源整合,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构建现代化科技管理框架,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系统整体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实现创新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效对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倾斜,实现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多元投融资管理机制,持续强化创业投资、科技信贷、多层次资本市场等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破解资金要素瓶颈。

【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专项“河北省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评价及路径优化研究”(225576194D)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