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工作动态>>《河北社科工作动态》

《社科联合工作简报》2022年第5期(总第29期)

2022-07-11 15:21  

目    录

 1.202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创新论坛召开

2.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首届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学术论坛(京津冀)在石家庄举办 

4.张家口市社科联召开社科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交好本地发展优异答卷”大讨论暨“市‘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座谈会

5.沧州市社科联组织部分智库专家赴渤海新区调研沿海经济 

6.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立法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草案)》提交审议 

202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创新论坛召开

图片5

5月24日上午,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河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协办的202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创新论坛在石家庄市举行。此次论坛以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为主题,邀请到7位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主旨发言,开展学术研讨。河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康振海,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建民出席此次论坛并致辞,河北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彭建强担任论坛主持。

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会议”形式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7位专家学者的主旨发言围绕“总结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创新理论,深入探讨现阶段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的议题展开,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与研讨。

康振海指出,河北省社会科学创新论坛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年度性品牌学术活动,由原来的社科博士论坛升级改版而来,迄今已举办三次。他表示,“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是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社科界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持续探索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模式,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学术支撑和地方样本。”

“推进共同富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据徐建民介绍,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发挥研究专长,积极推进智库建设。今年3月份,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被批准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为河北省首个省级共同富裕研究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创造财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他提出四点建议: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经济基础;建立基本收入制度,通过发放基本收入,保证最低收入水平;打造对口援助升级版,增强受援助地区的造血技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行中国式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信心。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适应共同富裕的进程。他提出,社会保障制度要实现三个“增强”:增强反贫困功能,增强收入再分配功能,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现阶段的重点是优化社会保障项目体系和层次结构,改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设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燕提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作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共同富裕实践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制度建立、政策突破、目标设定、步骤安排、改革深化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

河北经贸大学原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武建奇提出,“共同富裕”四个字包括两层含义:“共同”和“富裕”,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其中的“共同”是生产关系,反映人们之间相互的利益关系,体现富裕的性质;其中的“富裕”则是生产力,是经济高度发展水平的具体表现。“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河北大学社科处处长、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宋凤轩从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税收制度改革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加快直接税改革、推动税制结构优化能够为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税收制度改革和税制结构优化,应着重进行四个方面改革:基于初次分配推进经济效率的间接税改革,基于再分配促进收入公平的所得税改革,基于再分配促进财产公平的财产税改革,基于第三次分配的税收激励政策调整。

河北省社科院社会发展所研究员、河北省社会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王文录建议,借鉴浙江等省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经验,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河北省共享发展示范区建设试点。同时他建议,河北省共享发展示范区建设应该在实践中构建五大制度体系:共享经济体系;共享基础设施体系;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共享发展机会体系;共享发展成果体系。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区域发展教研室主任张国强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共同富裕有序推进;加快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把握主攻方向,缩小三大差距;统筹民生改善,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坚持试点先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5月17日,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河北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省社科联副主席焦新旗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近30名会员代表参加会议。

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紧密团结全省书法文化工作者和广大会员,为繁荣书法创作、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对外交流、发展全省文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会议强调,研究会将以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为契机,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展现新作为。强化政治引领,积极引导广大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及时转化为研究会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提升依法办会水平,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引领,不断提高把握正确导向的能力、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注重学术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紧紧围绕办会宗旨和业务范围,着力在搭建平台、资源整合上做文章,切实把价值理念、创新精神融入贯穿到书法文化研究全过程。坚持明德修身,大力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努力造就新时代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据了解,今后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将立足书法资源文化研究的制高点,持续深化对书法文化属性的认识,深入开展书法文化普及外延活动,创新书法展赛活动模式和书法文化推广模式,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发挥党员在书法文化研究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加强自身的书法艺术修养,为社会公众做好服务、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通过了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主席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首届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学术论坛(京津冀)在石家庄举办

 

5月21日,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主办,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河北经贸大学、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定园区)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承办的“首届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学术论坛(京津冀)”通过“线上+线下”会议形式在石家庄成功举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分支机构代表、业内专家、商界精英、部门领导、高校师生近3400余人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论坛。

论坛以“区域人才集聚、协同与创新发展”为主题,深入研讨人才一体化发展重大问题,分享研究成果,寻求现实问题有效解决之道,为区域人才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举措。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国劳动学会、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等相关机构知名学者作专题报告。

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是省社科院业务主管的社会组织,该会成立于2005年,近年来紧紧围绕国家及区域人才发展重大战略,以“研究人力资源理论、宣传人力资源政策、普及人力资源知识、开发人力资源产品、推广人力资源业务、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促进人力资源发展”为办会宗旨,团结广大会员单位和学科领域社科工作者,积极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智力服务并取得积极成效。

 

张家口市社科联召开社科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交好本地发展优异答卷”大讨论

暨“市‘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座谈会

 

5月25日,张家口市社科联组织召开全市社科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交好本地发展优异答卷”大讨论暨“市‘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座谈会。会议学习传达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河北省“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会人员围绕《张家口市“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制定情况,结合张家口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队伍建设、平台构建、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短板,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研究领域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真知灼见。

会议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科工作提出了要求。全市社会科学工作者一要深刻认识《规划》出台的重大意义,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张家口社科力量。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规划》要求,为张家口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社科智慧。二要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在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心系经济社会发展大计,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张家口实际,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同解决全市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研究和协同创新,不断在研究解决事关全市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提供理论和学术支撑。三要加大张家口特色文化的研究阐释,着力提升原创能力。深入挖掘以“大好河山张家口”为统领的本地特色人文历史底蕴,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加大以大境门、堡子里、泥河湾、京张铁路等为代表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元素的研究力度,讲好张家口故事,打造张家口文化名片和学术精品,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四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始终坚持在讲政治的基础上进行学术创新,坚定不移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回应和解决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使命,围绕人民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引导广大人民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同志,市委党校、开放大学、市内高校科研处处长和专家学者,学会、县区社科联代表,市社科联班子成员、退休老干部及各科室负责人参加座谈。

 

沧州市社科联组织部分智库专家赴渤海新区调研沿海经济

 

为加强沧州沿海经济研究,促进沿海经济发展,5月31日,沧州市社科联组织部分承担沿海经济课题的社科智库专家赴渤海新区开展调研。

智库专家先后深入走访了临港产业园区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黄骅港综合港区集装箱码头、河北鑫海化工集团等相关企业,并与有关负责人就科研、生产、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渤海新区招商局、经发局、临港开发区、物流办、黄骅港务公司等部门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随后,智库专家围绕临港产业数字赋能、新区招商由单一物流向综合物流转变以及沧州沿海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等问题与相关负责人员交换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路线和设想。双方还就渤海新区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沧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等课题进行了探讨。

沧州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高桦介绍了沧州新型社科智库建设情况,并就渤海新区实现更多高端产业聚集、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环境、提速改革创新以及以国际化视野抓好港城建设、生态环保、人才建设、人文环境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希望今后社科智库和渤海新区密切联系,加强合作,深入研究,多出成果,为沧州沿海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沿海经济是沧州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渤海新区是沧州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沧州沿海经济和渤海新区在探索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无数辉煌,但遇到了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破解困境、加快发展,是智库专家、新区上下和沧州有识之士共同关心、亟需研究的课题。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立法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草案)》

提交审议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5月29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草案)》(简称《条例(草案)》)。

近年来,江苏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社科强省建设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但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也相继涌现。去年7月,江苏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江苏省人大“十四五”工作规划》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列为2022年立法项目。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法规,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立法,总结提炼成功经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将弥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性立法的空白,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更好地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回答好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

此次审议的《条例(草案)》共8章44条,主要包括总则、机构与人员、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传播与普及、保障与激励、监督管理等内容。

哲学社会科学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条例(草案)》的重要导向。《条例(草案)》围绕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体制机制,要求政府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条例(草案)》明确了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及其职业发展权利,包括为其学术研究提供工作便利,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优化人才政策等。

在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条例(草案)》要求建设具有主体性与原创性的学术体系。聚焦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强调要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转化融通发展,明确支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服务。在助推成果成功转化应用方面,对购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服务作出统一的详细规定。

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其知识的宣传普及,为让更多哲学社会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条例(草案)》鼓励社会各界组织、参加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交流展示场所建设。在传播方向上,《条例(草案)》建议开展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增加高质量话语供给,助力推进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

在保障与激励方面,提出建立财政性哲学社会科学资金投入机制,并明确鼓励社会捐赠,建立健全优秀成果奖励等激励制度。秉持奖惩分明原则,《条例(草案)》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和科研诚信制度方面也作出一系列要求,着力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