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段小平: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1-12-07 09: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粮稳天下安。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应对疫情风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我国粮食生产基础还不稳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对我们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讲,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绝对行不通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如果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才能让人民更有尊严、有保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行稳致远。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越是高水平的发展,越要重视基础的牢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而是要在更高水平上优化粮食生产品种、品质结构,适应人民群众食物消费需求变化,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粮食安全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保障。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国际经济政治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农产品价格市场剧烈波动,玉米、小麦、大豆等价格上涨明显,全球饥饿人数持续增加,社会动荡风险加剧。我国粮食供给充裕、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关键在于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让我们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

粮食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强自立。我国粮食进口不断增长,如果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粮食生产,就难以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立足国内口粮自给,全面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提升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能力的必然选择。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障。应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严控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田长制”,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结合第三次土地资源调查结果,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成方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利用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开展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试点,改善耕作层厚度、土壤结构。建设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提升决策科学性。

构建种业创新为引领的科技创新机制。种业是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科研优势,聚焦玉米、大豆等关键重点品种,开展科研攻关,加快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培育抗逆、耐密、高产、适机收的突破性品种,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市场话语权。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完善科研体制,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强化农业机械研发应用,提升机械对粮食生产支撑能力。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谁来种地”“谁来保障粮食安全”成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问题。顺应城镇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打造保障粮食安全生力军。鼓励进城务工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托管、农机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小农户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健全粮食生产者激励机制。加大对种粮农民支持力度,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加大财政对粮食主产区补贴力度,建立跨区域粮食补贴政策,支持粮食主销省与主产省直接对接,采取对口帮扶、飞地经济等多种方式,帮助粮食主产区解决公共基础设施、财政保障能力不足问题。实施“粮头食尾”工程,支持在粮食主产区发展中央厨房、速冻食品、主食工厂等加工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完善粮食生产保险制度,扩大玉米、小麦、稻谷等粮食作物大灾保险覆盖范围,推动粮食生产保险完全成本险向收入保险转变。

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应急保障是考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志。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的关键是落实粮食生产党政负责制,加强粮食储备设施建设,逐步增加储备规模,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支持大型国企、民营企业到非洲、南美等地建设粮食生产、仓储物流基地,提高国际粮食供应链条稳定性。加强粮食预警监测,合理引导预期,稳定市场运行。用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粮食物流仓储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减少粮食流通环节损失。健全完善重要城市节点、居住社区、大型工厂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确保关键时刻满足供应。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深化我省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