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李一凡:打造集聚科技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

2021-09-15 10: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创新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成果是以科研创新平台为依托,汇聚科技人才长期协作攻关的产物。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持续加强科技限制的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将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作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科研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针对我国学科发展前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必须重点打造集聚科技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

大力推进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平台建设离不开科研工作日常所需的全套实验设备等重大基础设施,科研过程就是提出设想并不断通过实验来验证设想的过程,因此大力推进国家重大实验室建设至关重要。一是积极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与资源共享。国家实验室是基于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实验机构。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需要关注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化并相互融合的总趋势,在现有国家实验室基础之上,实现实验室扩容增量,积极推动资金设备围绕研究方向和科研进度进行有侧重的国家实验室建设。在科学合理整合现有研究设施资源的基础上,应积极筹备配置实验室所需新型科研基础设备,挖掘和探索科研设备功能潜力,配置专业人员负责实验设备养护、维修和管理。在高效利用科研设备的同时不断加强科研设备共享,推动实验室仪器设备、重要科研数据等科技资源对研究人员广泛开放。二是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为准确适应当代国家科技战略布局和前沿科技发展趋势,需要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方向和自身定位重新进行科学分类与调整,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必要的淘汰与更新,在重要学科和新兴学科方面有针对性地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优化现有实验室的人力资源配置,使其紧密结合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加强人员协同合作。根据发展需求,合并功能重复或近似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具有规模和质量优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方面,应使实验室规划布局结合所在地区产业发展需要,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

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核心力量,其设立目的是突破前沿科技难题,用重大技术突破带动产业成长。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城市或城市集群为依托,功能覆盖从原始创新到市场推广的整个创新产业链条。目前我国拥有4个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分别是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优势资源地位,使其研发力量与国内区域性研发中心相互配合,以便促进研发领域的“连锁效应”,加速科技推广和商业应用,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更高层次的科技引导和助推力量。一是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科研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区域性科研创新平台应加强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联动和业务合作,以便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带动区域性创新平台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区域性科研创新平台进行实用化推广,其所担负的部分科研任务也可以分类外包到具备资质的区域性科研创新平台进行协作攻关,以促使二者科研资源进一步统筹优化。二是实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区域性科研创新平台的信息共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我国顶尖学术科研高地,拥有国内一流的信息数据库和相关人才,促进其与区域性科研创新平台之间密切合作,实现平台之间科研数据和信息共享,将会对科研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信息数据方面,应力求实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科研创新平台之间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偏重基础性研究,区域性科研创新平台更注重成果转化等应用性研究的不同侧重点及其相关优势,用基础研究取得的数据助推应用研究发展,用应用研究取得的第一手反馈信息和数据来验证基础研究路线,将二者科学有机结合,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建立汇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的多层次科研创新平台  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需依托当地科研院校和高科技企业,将资源和人居环境禀赋有机结合发挥综合优势,建立多层次的综合性科研平台和学术高地。一是发挥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打造科研创新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应因地制宜发挥自然环境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对接发达地区产业科技转移,招才引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要发挥以科技应用为核心的创新驱动作用,积极吸纳和集聚国内外一切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力求集中各项有助于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的资源条件,创建生活便利、环境友好型的科研创新平台。二是打造以国际化为特色吸引海外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科研创新的过程需要集思广益,建设科研创新平台需要吸收国际先进学术理念,在全球化时代更需要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入驻,在此过程中为海外人才提供国际化的文化氛围生活环境将必不可少。鉴于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国际文化特色优势,在提高科研人才待遇和加强研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应在粤港澳大湾区之类的区域建立面向国际的科研创新平台和高地,充分发挥能够凸显当地特色的国际化生活氛围和文化影响力,利用当地思想开放、语言沟通方便等有利条件,吸引海外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入驻,塑造国际化科研学术平台和机构,通过引入海外专业知识经验,吸收国外先进科研思想理念,从而充分发挥面向世界的科研创新平台的积极作用。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