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红色旅游发展,挖掘红色资源,深耕红色内涵,以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政策供给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深耕红色内涵,唤醒红色旅游内源动力。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每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都具有特殊的内涵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红色文化内涵不断拓展,北斗精神、塞罕坝精神、抗疫精神等成为新时期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内涵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内源动力,发展红色旅游应深耕红色文化,提炼红色精神,唤醒内源动力。一是重视红色旅游的内容生产。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深度研究,特别是对新时代、新阶段红色文化内涵的精准解读,深度挖掘利用北斗、神舟、高铁、跨海大桥、塞罕坝等一系列见证伟大历史时期的重大工程,使其向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二是讲好红色故事。红色旅游要围绕红色主题设计和营造红色氛围,通过讲述和倾听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与游客产生情感共鸣。三是坚守红色本质。红色旅游应增强文化主题和公益性,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坚守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和使命。
创新产品供给,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随着红色文化内涵的拓展,红色旅游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和升级。通过创新驱动和高质量的产品供给,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从而培育新兴需求,激发潜在需求。
一是满足主流客群需要。近几年的红色旅游越来越受“80后”“90后”以及“00后”的年轻游客青睐。为满足年轻人的需求,红色旅游产品可加入更多的个性化设计,融合美食、体育、科技、音乐、动漫等时尚元素,突出知识性、情感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二是融合相关产业。红色旅游应形成高度融合型的产业体系,发展红色旅游+农旅休闲、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红色旅游+康养、红色旅游+演艺等,通过向相关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实现更多的附加功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三是打造红色IP。培育红色文化小镇、红色研学基地、红色文创商店等业态类型,发展以红色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游、乡村游、研学游,创意开发红色餐饮、红色民宿、红色演艺、红色研学、红色文创等旅游产品。四是发挥现代科技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展陈技术和手法,结合电子沙盘、全息影像、电子翻书、虚拟现实等多媒体互动技术,营造红色氛围,利用现代声光电和VR、AR等技术还原历史面貌,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强烈的感官体验中了解革命历史,感悟红色文化。
改善服务供给,提升红色旅游竞争力。服务就是发展、服务就是效益、服务就是竞争力,红色旅游同样也遵循这一规律。
一方面是改善设施服务。一是要抓住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大好机遇,利用好政策,依托5G基站、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等,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二是要加快红色旅游景区的智慧化建设,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红色旅游智能化服务系统。游客借助手机等便携终端设备获取和处理信息,自主、自助进行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使红色旅游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和优质高效。
另一方面是改善讲解服务。着力推进新时代、新阶段红色旅游的讲解革新,提升红色文化的讲解水平。一是讲解内容的革新。讲解词应符合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特点,与时俱进,避免一成不变;适合不同年龄、职业、语种等的游客群体,避免千篇一律;贴合老百姓生活,通俗易懂,避免艰深晦涩。二是讲解员队伍的革新。优化和完善专职讲解员、兼职讲解员、志愿者、亲历者的讲解员队伍结构,吸收接纳老年和青少年儿童讲解员。三是讲解培训的革新。加强讲解员红色背景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重视提升讲解技巧、策展编创等方面的业务技能。
优化政策供给,激发红色旅游市场活力。随着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服务的持续改善,红色旅游必将形成高需求的行业市场,发展速度和效益提升也会越来越快。通过优化政策来做好红色旅游市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紧密关联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将红色旅游纳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扶持范围,全面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对红色旅游乡村发展给予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二是制定出台红色旅游专项奖补政策。对于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活动、组织红色研学、设计开发红色文创商品等给予专项奖补,由文旅部门依法依规做好保障。三是全面实现红色旅游的市场化运作。在兼顾红色旅游公益性的前提下,行政部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权力对红色旅游市场的不当干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激发红色旅游市场活力。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省实施‘畅游河北’行动有效促进旅游消费研究”(HB16YJ06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