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赶赴北平。在这短暂的一年零十个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法治建设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涵盖了国家管理各个领域的法令规章撼动了封建制度的根基,为支援前线战争、解放全中国,肃清解放区不良社会风气、维护民众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建设成就丰富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华北人民政府为主共颁布法令规章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权建设、支援前线、经济建设、财政税务、工商贸易、公安司法、民政、金融、交通、农业水利、教科文卫等国家管理的多个领域。
制定实施政权建设法令规章,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提供制度保障。华北人民政府在党中央领导下加强政权建设,制定了《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华北人民政府各部门组织规章》《华北人民政府办事通则》《华北区县区政府编制暂行办法(草案)》《华北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办法》《华北人民政府秘书厅各处、室工作守则》等20余部法令规章。这些法令规章保证了华北人民政府的有序运转,为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的管理作用,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依法高效运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制定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为解放区土地改革提供法治保障。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会议研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在各革命根据地公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最重要的法规,它总结了近二十年中国共产党土地立法的经验,确立了土地改革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保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运动和土地立法提供了历史经验。
制定实施经济法令规章,为推动经济建设支援前线提供法治保障。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做好前线后勤保障,华北人民政府制定了《为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的训令》《华北人民政府金库条例》《华北区外汇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华北区农业税暂行税则》《华北区工商业申请营业登记暂行办法》《华北区商标注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华北区护养公路暂行办法》等100余部法令规章。这些经济法令规章基本形成了体系,对恢复和发展经济、支援前线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经济立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蓝本。
制定实施教育科技文化法令规章,为提高人民教育科学文化素养提供法治保障。华北人民政府重视教育科技文化方面的法治建设,制定了《师范学校暂行实施办法(草案)》《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华北区小学教育暂行实施办法》《华北区奖励科学发明及技术改进暂行条例》及其执行办法、《关于文物古迹征集管理问题的规定》《为保护各地名胜古迹严禁破坏的训令》《为禁运古物图书出口令》等20余部法令规章。这些法令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教育、崇尚科学、鼓励创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现代意识。
制定实施社会治理法令规章,为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提供法治保障。为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华北人民政府制定了《华北区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条例》《还乡人员登记管理办法》《华北区城市处理乞丐暂行办法》《华北区枪支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调解民间纠纷的决定》《关于禁止赌博的指示》《华北区禁烟禁毒暂行办法》《华北人民政府关于对贫苦群众和荣退军人实行免费医疗的决定》等70余部法令规章。这些法令规章的实施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对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的民事矛盾和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治经验具有时代价值
西柏坡时期法令规章的制定实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的,是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西柏坡时期的法治奠定了新中国法治的基础,开辟了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道路。不忘法治初心,牢记时代使命。对于今天的法治建设而言,西柏坡时期法治建设的经验仍然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西柏坡法治建设一直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各方面法令规章。党的领导还体现在西柏坡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大胆创新与谨慎施行,这对我国新时代法治建设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转化为政策法律,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根据各地实际,大胆创新,谨慎施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1948年10月,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指出:“建立新的政权,自然要创建法律、法令、规章、制度。我们把旧的打碎了,一定要建立新的。否则就是无政府主义。如果没有法律、法令、规章、制度,那新的秩序怎样维持呢?因此新的政权建立后,就要求按照新的法律规章制度办事。”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和华北人民政府的依法治国理念已经十分清晰明确。新时代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是对西柏坡时期依法治国理念及全面系统法治实践的历史传承和发展。
坚持法治为了人民、法治依靠人民。西柏坡时期的法令规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劳苦大众意志的真实体现和反映。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制定的法令规章将民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民众的意志在各项法令规章中得到了真实的体现。在民事司法上,为便利人民群众诉讼,取消了“人民诉讼须经区村政府介绍的制度”,并取消了诉讼费用。新时代的法治中国建设要继续传承西柏坡时期法治为民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重视建设高素质司法队伍。随着战场上的不断胜利,新中国的政权和法治建设急需一批具有司法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和骨干。为提高司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伊始就开办司法干部培训班,对全区县级以上的司法干部进行培训,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事业培养法律人才和司法干部。培训中重点讲授马列主义的社会观、国家观与法律观,时任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的谢觉哉亲自编写教材、亲自讲课。经过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教育的司法干部很好适应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需要。西柏坡时期重视司法队伍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重点项目“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河北省基层综合执法改革研究”(20200101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