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GDP增长的主导因素,是经济整体增长的最终动力,也是构建河北“双循环”格局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逆全球化趋势明显,在疫情影响叠加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的大环境下,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对外围环境的依赖,也能够大幅度提升国内消费能力和水平,极大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河北而言,“双循环”有利于以消费需求扩容增效拉动河北经济增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机制,为河北应对当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国际博弈提供新的战略性机遇。
高质量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为促进河北消费增效扩容提供了重要平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提升河北消费的重要战略支点。京津冀地区拥有1.2亿消费人口,商品销售总额、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国的23%和12%,是全国商贸物流最活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河北省围绕商贸物流业发展重点领域,实施许多政策举措。一是着力打造“一环、两通道、多节点”商贸物流空间结构。“一环”即环首都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带,“两通道”即东西向大宗商品物流通道和南北向综合物流通道,“多节点”包括各设区市重要物流枢纽、100个县域特色物流市场和100个商贸交易中心,谋划实施了空港海港、大宗商品、制造业、农产品、传统商贸提升、电子商务、快递、多式联运、物流品牌化、绿色商贸十大商贸物流工程,先后有石家庄、唐山、邯郸、承德被列为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二是不断开辟与世界主要海港、空港相联通的物流航线,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海外仓。例如,清河羊绒搭上中欧班列,河北省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落户唐山。越来越多的河北商品沿着新的国际通道进入世界各地市场,已经形成了联通全球、面向全国、服务京津、带动周边、发展自己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网络。
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为河北新动能与消费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增加收入是提升消费之母。河北通过提升就业质量,畅通社会流动,使各类社会群体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提高了收入、创造了财富。近年来,在国家消费政策推动的宏观背景下,河北多策并举,不断加强扩大消费政策的针对性。一是先后制定实施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等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20项民生工程如期完成。二是扎实做好援企稳岗、就业服务等工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超额完成省计划目标。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打造教育、文旅、体育、康养、休闲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三是2020年,河北以网络零售为代表的商业新模式新业态进入高速增长期。全年网上零售额增长16.0%,增速快于全国5.1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7.8%,快于全国3.0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增长60.7%,快递业务收入增长38.2%,分别快于全国29.5和20.9个百分点。
京津冀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快速推进,为构建河北城乡一体化现代流通网络提供了极大便利。流通基础设施是持续提升消费的根本保障。河北加快推进流通体系软硬件建设,广泛推广应用产销结合、科工贸结合、国际国内市场相对接、品牌经营等先进营销方式,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是加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推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协同发展,推动交通一体化,推进供应链协同,共建要素市场。二是打造高标准物流园区,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智能仓储建设,优化配置运力、资金、场地等资源。三是加大高标仓建设力度,建立商贸物流现代化引领机制,推广应用标准托盘、周转箱等单元化物流器具循环建设。四是持续加强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五是巩固物流减税降费成果,完善铁路、水运干线物流通道,优化货物运输结构,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
国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宏观政策指向,为扎实推进河北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了重大契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使“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河北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方面迎来了新机遇。一是推进“双一流”建设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二是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均等化推进机制。三是采取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四是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加大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潘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