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承接平台”中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河北省各级各类开发区依托改革创新,在推进产业承接对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先进省市在开发区方面不断推行与时俱进的先行先试改革措施,着力打造适应新时代对外开放新要求的营商环境。河北各类开发区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引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以破解难题为导向,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推动开发区管理功能分类赋权。试点赋予省级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赋予国家级开发区省级管理权限;整建制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于设立行政审批局的开发区,在强化开发区经济管理权力的同时,对有条件、有意愿掌管托管区社会管理功能的开发区赋予其充分的社会管理权限,对较为弱小、能力不足的开发区可剥离其社会管理职能,交由所在地政府管理。二是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和独立核算机制。开发区财政实行独立核算,国家级开发区、市直管开发区和具备条件的重点开发区建立一级财政,实行独立的财政预决算体制。三是深化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分类推进开发区管委会改革。开发区管委会副职及以下职务可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允许并鼓励实行绩效工资、协议工资、年薪制、项目工资等薪酬制度,进一步下放职称评聘权给予开发区。四是推动开发区投资运营公司真正实现市场化建设和运营。允许将部分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功能向市场主体外包,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建立并运营“区中园”“飞地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实现改革突破。
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建成一批特色化引资平台。一是在国家级开发区和有条件的省级重点开发区(重点承接平台)规划设立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到“十四五”末期,在开发区层面全省要形成10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带动开发区产业向国际价值链高端跃升。二是在有条件的高新区设立一批国际合作创新园,吸引京津冀乃至国际顶尖创新人才和创新要素集聚扎堆,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三是推动跨行政区开发区之间“大并小”。为化解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空间不足又难以扩区的矛盾,应探索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国家级开发区跨行政区托管异地小开发区的行动计划,整合一批发展质量较差、产业集聚度不高的开发区,创新“飞地园”统计指标分成、财税分成等方式方法,出台相关政策实施细则。
发挥基层能动性,不断推出精准招商的“妙招”。一是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实施产业基金招商、政府购买招商服务等新方式。二是制定全省统一的开发区招商人员免责清单,出台开发区先行先试容错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基层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新的精准招商办法,提升引资落地的效果。三是建立招商信息情报平台,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外包招商信息平台建设,真正建立起动态的、可追踪、可应急的招商产业情报中心和企业信息库。
以加速投资项目审批为抓手,改善政务环境。一是按照国家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对标学习先进地区已经展开的改革经验,下决心排除阻力在全省开发区(重点承接平台)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区域评估(审批、备案)+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进“标准地+亩产论英雄”制度改革。二是全面推开企业项目承诺制改革,力争全面建立起开发区智慧化、信息化审批平台,在百姓日常生活事务审批和部分商事制度审批中,推行“最多跑一次”审批制度改革。在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领域的审批时间压缩至不超过6个月。三是借力雄安新区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的红利效应,逐步推广免于审批的正面清单审批制度改革措施,探索引领全国的新型审批制度。
出台灵活和倾斜的政策,促进要素优化配置。一是破解融资难题。除了现有的建投资金、创投资金、风投基金以外,应设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商票质押等应收类金融产品,提供未来提货权融资预付类金融产品。设立“并购基金、生态环保基金”等专项私募投资基金及退出机制,积极发展土地增值期权融资、开发区无形资产使用权置换融资和土地租赁权融资等近期出现的新型融资方式,拓宽开发区融资渠道。二是破解土地空间不足及使用僵化难题。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灵活运用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制度解决当前实际问题,探索在部分开发区推行工业用地整体出让后分割转让及租赁试点,对于集约利用、立体开发工业用地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奖补。三是破解开发区引才引智难题。下放开发区人才引进自主权、机动纳编权、自主奖励权、外籍雇用权,在开发区推进人才计划,在海外人才密集地区建立常态化人才联络网。
健全和改进考核评价机制与部门日常协调机制。一是要针对开发区的“痛点”和“弱点”,健全和改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增加营商环境、绿色发展、单位土地投资及产出效率等考核指标。二是要敢于采取第三方评估方式,大量应用社会调查方法收集处理数据信息,更加真实地反映开发区发展的“软环境”水平。三是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日常化部门协调机制,建议除了已经建立的开发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决策机制以外,可组建一个包括发改、土地、环保、商务、人事、金融、科技和工信的常设协调及推进机制,由发改部门或政府办公厅牵头。四是将开发区考核评价结果与当地党政主要官员、开发区管委主要官员的升迁任用挂钩,将奖惩措施透明化。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吴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