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始终用这一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实现伟大梦想,意义重大而深远。
理论创新是党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和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指引着中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得益于始终坚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从不间断地推进理论创新。
理论武装全党是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坚持理论创新的政党,同时还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武装的政党。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种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党的一大要求全党继续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第一次以党的决议的形式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强调,我们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动员全党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党员和革命的人民,使毛泽东思想变为实际的不可抗御的力量”。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相继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高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强调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历史表明,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要强化理论武装;而每次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坚持不懈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成功之道,也是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心走实
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就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以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牢思想之舵,提高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强化理论学习,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一要组织干部群众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采取领导带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主动学;二要抓好常态化教育培训,把学习新思想作为必修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分类分级轮训干部,或通过远程培训、在线学习,扩大基层党员学习面;三要开展理论宣讲,推进新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四要运用“学习强国”、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微平台”,开展“微宣讲”,搭建“微课堂”,实施“微转播”,推动理论学习全面覆盖、纵深发展,做到真学真懂、学深悟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学思践悟,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一要在追根溯源和实践发展中感悟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二要做好理论阐释的权威解读。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读和专题讲座,并在实地考察、指导实践中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以学促行,在推动工作发展上下功夫。一要把理论学习同观照现实、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实效。二要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把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指导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要把理论学习与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