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始终坚守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在挫折中奋起,历经磨难而成就辉煌。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让历史照亮未来,以理想信念确立精神坐标,推动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理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以塑造自己的形象,指引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奋发图强,在各种考验中“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就是因为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结合中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不懈探索,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理论品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要从党走过的非凡历程中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品格、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深入认识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的内在逻辑,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根本要求,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以崇高的理想信念砥砺初心、淬炼思想、涵养正气、激发动力、升华境界、引领方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解读时代、分析问题,科学回答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造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多样化社会思潮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立主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廓清思想迷雾,排除思想干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批判借鉴中实现发展和超越,永葆马克思主义生机与活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信仰落实于中国大地的实践结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理论遵循、力量源泉和根本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是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脚踏实地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与梦想,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100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传承发展先辈未竟的事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始终把握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要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扣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蹄疾步稳,行稳致远,不断以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辩证关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凸显了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激荡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高昂旋律,是实现信仰信念的精神动力,是沿着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做下去、做成功的力量支撑。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体现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不忘初心使命,不走老路邪路,不遗余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百年征程中,党和人民一道,以“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谱写出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我们党发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四梁八柱,从顶层设计和战略思维上奠定坚实基础。要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关系,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全国一盘棋,焕发中华民族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所研究员 王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