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燕山脚下、滦河左岸的河北唐山这片沃土上,百年来形成滦州起义大无畏牺牲精神、“铁肩担道义”的李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喜峰口精神、三条驴腿办合作社”的穷棒子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的“当代愚公精神”,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1976年,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支援下,唐山人民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铸就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更是闪耀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光华,具有激励后人再创辉煌的时代价值。
为重建家园提供精神力量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北京和天津受到严重波及。整个唐山市区地动山摇、房倒屋塌,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中断,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96%的民用建筑倒塌或严重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
然而,在突如其来的大灾大难面前,唐山人民在震后短短的时间内,挖出了“抗震煤”,炼出了抗震钢”,发出了“抗震电”,烧出了“抗震瓷”,产出了“抗震粮”。震后10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开学,工厂复产,商店开业;震后一年,唐山工业企业全面恢复生产;震后第二年,全市的工业产值超过震前水平,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人类同大自然灾害斗争史上的奇迹。所有这些,都源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源于唐山人民迸发出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强大精神力量。
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唐山人民气壮山河的抗震斗争,铸就了伟大的唐山抗震精神。4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他强调,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并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弘扬唐山抗震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公而忘私精神的体现。在举世罕见的劫难面前,唐山党员干部公而忘私,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医护人员不顾家人生死安危抢救他人,不管个人伤痛救治伤员;人民群众表现出互助互救、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精神境界,迸发出人性的光辉。开平区中王盼庄民兵连长徐国良震后不顾大儿子、大女儿被砸死,立刻组织全村人互救。第2天,他才用撬棍把被木梁压死的大儿子、大女儿和父亲、二妹扒出来……唐山大地震中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克己奉公、先人后己,中华民族公而忘私精神在这里得到最好体现。
中华民族患难与共精神的体现。患难与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唐山人民不顾小家顾大家,不救家人救他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优秀品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全力支援唐山抗震救灾,人民解放军、医务工作者和救援队伍驰援唐山,竭尽全力救援受灾者,不惜汗水、鲜血乃至宝贵生命;大批救援物资运往唐山,大批伤者转运全国各地救治,中华民族患难与共的精神在这里得到最好体现。
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精神的体现。面对前所未有的大灾难,英雄的唐山人民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生命遭受极度摧残的境遇中,没有灰心失望,没有沉溺悲伤,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以惊人的毅力奋发图强、艰苦拼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瓦砾堆上创造了“十年建设恢复、十年经济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十年展翅腾飞”的人间奇迹。1990年和2004年,唐山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荣誉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这里得到最好体现。
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在大灾大难面前,唐山人民和救援者不畏余震肆虐,不顾天气恶劣,不惧生死、勇往直前。多少人刚刚脱离险境,就勇敢冲向摇摇欲坠的楼房,冲向人们呼救的地方,冲向还有矿工的矿井……唐山大地震发生后8小时,第一支解放军部队急行军进入唐山,14万指战员随后赶赴救灾现场。震后,重度截瘫的运动员李冬梅以惊人的毅力进行刻苦训练,国歌36次在国际赛场上奏响,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这里得到最好体现。
在新征程中弘扬光大
继承是为了更好弘扬。伟大的唐山抗震精神属于唐山,属于河北,也属于全国人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中国高质量发展航船扬帆启航。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在唐山抗震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患难与共的互助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发扬光大,激发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
公而忘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唐山抗震救灾斗争中公而忘私的壮举,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献出一切。
患难与共,始终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唐山抗震救灾斗争中患难与共的真情,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加强全国人民大团结,强化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向心力,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勠力同心、患难与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百折不挠,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坚克难。唐山抗震救灾斗争中百折不挠的坚韧毅力,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愈挫愈勇、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弘扬唐山抗震精神,以坚定的政治定力、思想定力和战略定力,从容应对复杂环境,直面多变风险挑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啃下“硬骨头”,以“钉钉子”的狠劲攻下“娄山关”,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创造民族复兴新伟业。
勇往直前,始终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唐山抗震救灾斗争中勇往直前的拼搏奋斗,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无畏风貌。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弘扬唐山抗震精神,面对曲折漫长的现代化新征程,面对任重道远的现代化建设任务,不畏艰难、不惧风险,发奋努力、砥砺前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