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西柏坡,是党中央指挥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划新中国的蓝图。伟大实践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回眸历史,观照现实,展望未来,西柏坡精神依然弥足珍贵,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继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已是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处于胜利前夕。在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伟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奠定中国革命胜局。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解放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审时度势,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胆识,在西柏坡指挥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最终歼敌150多万人,取得战略决战胜利,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革命胜利成为定局。
确立新中国社会制度。在西柏坡,我们党领导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奠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基础;我们党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参加新政协,自愿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奠定了新中国的社会基础;我们党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新中国的政治基础。
规划新中国发展蓝图。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我们党解决了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问题,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使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保证中国革命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
形成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我们党在西柏坡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五方面内容。一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公仆精神。我们在解放区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安身立命的土地。因为“土地还家”,广大农民全力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国民党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二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在力量对比还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们党敢于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进攻序幕;在时机成熟时,敢于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在消灭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后,敢于拒绝“划江而治”,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三是政治协商、团结合作的民主精神。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辟第二条战线,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集人民代表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确立新中国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四是立规严纪、集中统一的看齐精神。我们党强化步调一致,严格自律要求,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特别是建立请示报告和党委会制度,有力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五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明确提出“决不当李自成”的“赶考”命题。
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西柏坡精神
时光穿越,沧海桑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告诫全党同志“‘赶考’远未结束”,阐述坚持“两个务必”深远思想和历史意义,强调正是因为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我们党才能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开启新征程,我们需要继续常怀应对风险的忧患意识,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进行伟大斗争;需要继续坚定守正创新的制度自信,以政治协商、团结合作的民主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继续常怀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感,以立规严纪、集中统一的看齐精神建设伟大工程;需要继续保持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推进伟大事业;需要继续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公仆精神实现伟大梦想。新时代履行新使命,应对新环境,完成新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肩负进一步发扬光大西柏坡精神的历史责任。
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发扬光大西柏坡精神。新时代,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各种思想教育活动之中,坚持多种宣传形式、多种宣传题材相结合,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多渠道、多视角构建立体传播平台,实现多种传播手段广泛宣传,让群众直接生动了解、感受西柏坡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丰富对西柏坡精神全面深刻理解,让西柏坡精神在更加广阔的时空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真正成为在全社会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
通过红色传承进一步发扬光大西柏坡精神。新时代,要将青少年作为西柏坡精神学习教育重点群体,切实将西柏坡历史和西柏坡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青少年知晓西柏坡历史和西柏坡精神;组织青少年到西柏坡参观,通过直观体验,增加对西柏坡精神的感性认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使西柏坡精神深入青少年心灵深处,确保世代传承下去。
通过党性教育进一步发扬光大西柏坡精神。新时代,要继续将党员干部作为西柏坡精神学习教育重点群体。各级党组织要将西柏坡精神发扬光大列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要利用“3·23赶考日”等重要节点对党员干部进行主题教育,配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化西柏坡精神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成为西柏坡精神的自觉弘扬者和践行者。
通过建功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西柏坡精神。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建功立业,是发扬光大西柏坡精神的最好行动。我们要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人民,始终坚持心系人民,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帮民之所困,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收集民意、听取民声、反馈民情,体察民苦,了解民需,把群众的冷暖忧乐系于心头。我们要永远保持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磨练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养成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锻造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坚韧毅力,培育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陶冶拼搏奉献的道德情操,让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成为矢志不渝的自觉行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真抓实干、建功立业。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