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多方面的优势,深刻反映了其演进方向和规律,充分彰显了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突出了人民是共和国的强大根基,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只有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有牢固的基础和强大的力量,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近代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和顽强斗争,终究不能成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上升为统治地位,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制度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筑牢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对我们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这一定位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表现,而且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主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982年宪法不仅确认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且吸收邓小平同志的建议,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到了国家机构这一章的前面,表明国家机构是人民授权设立的。二十多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八二宪法”个别条款部分内容作出几次修订,对公民权利的内容和保障有新的充实。比如明确“公民私有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一切权力来自人民的宪法理念。”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通过代表大会把执政权力授予了执政党,执政党行使政权,在治国理政中必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巩固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执政的群众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制度。这对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固本的意义。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享有当家作主的地位,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人民在依法治国中处于主体地位,是“治者”而不是“被治者”,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包括法律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益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削弱影响人民当家作主权益的行为都应当受到依法依规的追究和处置。
二、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必须发展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争取民主,上升为统治阶级。巩固新生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发展人民民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与黄炎培先生的著名谈话,深刻指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胜利以后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人起来负责,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发展人民民主的根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地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发展人民民主确定了正确方向。我们发展的人民民主不是口号,不是装饰品。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只有在投票时唤醒选民,然后就进入休眠期,突出表现为形式民主。我们的人民民主最广泛性,不仅表现为民主主体是全体人民,更表现为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涵盖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所有领域。我们的人民民主的最真实性突出表现在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人人都有有序政治参与的机会,人人都有在行使当家作主权力同时发展自己的机会。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政权,充分体现人民意愿,随时听取人民意见,不断从群众中吸收治国理政的智慧。我们的人民民主的最管用性突出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的保证人民享有更广泛、更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价值主体和力量主体的作用,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例,这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人民民主的基础。通过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广泛吸引和组织群众在基层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激发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执政党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人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利,这是发展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总结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经验,特别强调了两条:一是权力机关的运行始终处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二是人民有权随时按照法定程序撤销和罢免他们选举的代表和管理成员。马克思认为这样做使政治权力受到人民监督。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民主”新路,就是人民来监督政府,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揭示。建国以后,他一贯强调让人民监督国家机关权力运行,特别是对县以上领导干部的监督。警示全党“我们要警惕,不要落入官僚主义,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特别是脱离群众的监督。脱离群众监督的权力必然要产生腐败,腐败就一定会被人民抛弃。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人民监督的重点是监督领导干部使用权力,监督他们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防止公权私用、权力腐败。保证“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要通过完善人大制度,保证人民通过各级人大行使监督权,依法健撤销或罢免不合格的甚至腐败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保证人民自身的权力主体地位。同时,必须畅通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特别是要完善人民群众监督权的法律制度,真正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
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力量主体,也是国家发展的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是社会历史的本质。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使群众从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就是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自身利益和争取更大利益而奋斗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新中国建立七十年来,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正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历史伟业,朝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人民是国家发展利益的创造主体,同时是利益享有主体。国家发展利益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更好的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崇高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概括“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统一,构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利益观及其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这三个方面要求也揭示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目标内涵的三个维度。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就是不断为人民造福。不仅需要关注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更高要求,而且要关注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方面日益强烈的要求,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使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实惠,生活不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人民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的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社会“将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充分的自由”这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的价值目标,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必须在我们国家现实的发展进程中,关注人自身的发展,为人的需要的发展、关系的发展、能力的发展、素质的发展创造物质、文化、精神条件。
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有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目的在于带动后富,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发展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富悬殊是非本质存在现象,必将随着发展逐步解决。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目标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逐步展现阶段性成果,使人民感受到这个目标的感召力和现实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落实到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的实践中,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忧患着百姓的忧患,快乐着百姓的快乐,奋斗着百姓的期盼,带领人民在推动国家发展中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