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科研动态

草原文化与燕赵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2019-09-16 09:11   来源:本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张国庆记者曾江赵徐州)为进一步推动草原文化与燕赵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扩大草原文化与燕赵文化的影响力,9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草原文化与燕赵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此次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承办,主题为“多维视野下的文化交融与碰撞:草原文化与燕赵文化的对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和北京、甘肃、江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研讨。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李春林研究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肖立峰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包思勤研究员主持。

李春林表示,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发展中,草原文化与燕赵文化都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草原文化研究中提出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三大主源之一、重要组成部分、动力源泉”等重要观点得到了各界充分肯定。“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精神魅力。对这两个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学术交流,对于我们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护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共筑各民族美好家园、共圆伟大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深入研究草原文化与燕赵文化的基本特征、内涵外延、历史发展脉络、相互联系以及它们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等等对中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和冀蒙区域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肖立峰表示,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北方草原文化与内地农耕文化均是构建中华文明历程中的重要因素。尽管长城南北有着显著的地理和文化差异,但中原汉地农耕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有天然的互补性,两种不同形态文化始终处于交流与融合之中。现实意义上,对草原文明与燕赵文明二者交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当下一些研究取向。

开幕式之后,举行了大会主旨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玮璋以“琉璃河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为题,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沈长云以“白狄东迁与穆天子西游——谈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为题,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公安大学学报》主编仇加勉以“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草原文化学术研究与期刊建设之良性互动”为题,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洁以“昭君和亲文学景观的双重呈现——以昭君村、昭君墓、昭君庙为例”为题作了主旨发言。

下午的分组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分成三组,围绕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流与互补、北方民族与周边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早期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农业文化与草原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昭君和亲文化景观、长城地带区域文化研究、文化生态与绿色发展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发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届研讨会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研讨会共收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宁夏、吉林、山西、江苏、重庆、四川、甘肃、江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社科院、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57篇论文,并结集出版《“多维视野下的文化交融与碰撞:草原文化与燕赵文化的对话”论文汇编》。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