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颜廷标: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富民之路

2019-08-01 17:45   来源:本站

来源:河北日报《知与行》

核心提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困人口众多的落后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面向未来,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立足新的时代条件,打开新的发展空间,闯出新的改革天地,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在新时代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70年前,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久经磨难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过70年的探索发展,中国从一个贫困人口众多的落后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我国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新中国成立之时,整个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国实际,采取了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些,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从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承包责任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国有经济功能充分体现、活力不断提升;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启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推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经济增长从主要依赖资源和低端要素,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实现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工业化水平、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不懈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模式。1984年就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如今,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但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基础巩固加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50.5%、20.8%和28.7%。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36.1%、59.7%,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

从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显著拓展。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223倍,服务进出口总额比1982年增长168倍。1979—2018年累计吸引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20343亿美元。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1元。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建国初期,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义务教育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加强,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居民预期寿命由建国初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率由建国初期的10.6%、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8年的59.6%。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富民之路

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瞄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创新,我国才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面向未来,只有继续推进改革创新,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根据我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没有照搬西方国家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条摸着石头过河、先易后难的改革开放之路。这条路的可行可靠可赞之处在于:在肯定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内在动机基础上,对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有序的渐进调整;总结国内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逐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对外开放,稳步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对接融合。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也是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强大的科技实力、一流的人才积淀。不管什么时候,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在合作竞争中实现共赢。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只有更加开放包容,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各国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强共同发展新动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前进道路上,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才能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激励更多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要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