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农民报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高全县乡村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能力,经中共武强县委宣传部、中共武强县委党校研究,并与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对接联系,决定成立“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武强分院”,同时举办“乡村振兴战略百县大宣讲”(第41期)暨“河北农家书屋大讲堂”(第38期)专题讲座。
讲座由武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爱锋主持,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韩双志简要介绍了《河北农民报》及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省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河北省社科院经济教研室主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金融财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特聘教授刘来福主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讲座开始,刘来福教授首先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及重要性作了深刻阐述。接着,刘来福教授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政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质量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基本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全部解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康全面实现。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建立,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建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全面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讲座中,刘来福教授给大家详细讲解了河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武强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各单位一把手,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主管副职,238个村党支部书记400余人齐聚武强县文化宫聆听了培训讲座。他们纷纷表示,刘来福教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家作了生动的讲解,既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又结合实际对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独到见解和有益建议。
武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爱锋在主持讲话中指出,这次武强县委理论中心组乡村振兴战略专题集中学习(扩大)讲座会议,是在一个重要形势和一个宝贵机缘之下召开的。一个重要形势,就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强县扶贫攻坚、脱贫摘帽,从各个层面的反馈来看,都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绩,全县上下正戮力同心,抓好脱贫后,乡村振兴战略谋划调研、组织实施,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认识十分必要。一个宝贵机缘,就是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与武强深度对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百县大宣讲”,还要在县委党校挂牌成立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武强分院,也将使武强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了一个人才培育基地和理论宣讲平台。
张爱锋说,刘教授从三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一二三产融合进行了讲解。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新度;既系统全面,又专业精深;既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又深刻阐释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政策、措施、经验。相信大家听了都会有所启发和感触。
张爱锋强调,大家要按照县委书记侯桂宁同志的“五有”要求。一要学进去。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二要摆进去。把县情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情怀摆进去。三要落实下去。把思路谋实、把措施落实、把效果做实。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讲座结束后,“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武强分院”在武强县委党校揭牌。武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石帅主持揭牌仪式并致辞,武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爱锋,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韩双志为分院揭牌,省社科院教授刘来福、武强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时双峰、河北农民报驻衡水记者站站长李晓阳参加揭牌仪式。仪式结束后,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韩双志为武强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时双峰颁发河北农民报乡村振兴学院武强分院院长聘书。
此次活动也是河北农民报青年记者响应党的号召,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开办“河北农家书屋大讲堂”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