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时政要闻

为时代立传 为人民立言

2019-03-26 09:21   来源:本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努力做好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立言的工作。

第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承担好培根铸魂的使命。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数千年绵延不绝、长盛不衰,而且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就是因为我们有根基、有灵魂。我们的根基和灵魂就是我们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丢,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文化也要创新,只有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就是文化的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为国家、为民族培育共同理想和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要同心同德向前进,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让理想信念的明灯照亮人生道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好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好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服务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承担好培根铸魂的光荣使命。

第二,勇于和善于回答时代课题,讲好时代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在每个历史时期,我们都曾遇到过不同的时代性问题。我们党和国家正是在分析和解决一个个时代性问题中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在此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举旗帜、聚民心,明方向、正导向,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要勇于和善于回答时代课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70年,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70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的开创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因此,记录、书写和解读这一伟大实践,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用中国话语、中国理论把中国事情、中国道理说出来、讲清楚、传出去,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发言权、话语权。

第三,为了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要有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多了解群众生活,多把握群众思想,多反映群众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掌握党的群众路线、运用群众工作方法,多深入群众,多实地调研。我们的理论应服务于人民,我们的理论更应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才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只有来自于人民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也才能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只有来自于实践的理论才是可信、可靠的理论,才能立得住脚、经得住历史考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应当是科学与价值相统一的体系,是人民立场与群众方法相统一的体系,这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共识。

第四,要有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他们的工作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一定意义上也同时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是学问家,也是令人尊敬的教育家。无论是学问家还是教育家,都要求其立身要正,具有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用明德引领风尚。举凡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学问家,绝大多数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教育工作者则更要视野广阔而非心胸狭隘、志向高远而非浅见短视、信仰坚定而非信念不坚、情操高尚而非品行不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道德方面的要求。一个矢志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立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是有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的人。他们愿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去奋斗、作贡献;其次是坚守高尚职业道德的人,尤其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能够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最后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人民观的要求,反映了时代要求、国家要求、人民要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深刻把握时代发展的需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努力提高服务国家、民族、人民的能力,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讲好时代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为时代立好传,为人民立好言。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8JZD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治政党与国家治理研究所所长;华东政法大学法治政党与国家治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