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发扬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康振海
●县(市、区)委书记论坛
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
………………………………………………………………中共临漳县委书记 苏万通
●宣传部长论坛
全面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新局面
……………………………………………中共衡水市冀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陈书泉
●学者观点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
…………………………………………………………………………………………欧阳康
伟大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康振海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系,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几千年来,伟大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历久弥新的时代光彩照亮了中华民族奋进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始终发扬伟大民族精神,以伟大民族精神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在新征程上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一、深刻认识发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深远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特质和品格风貌,凝聚和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浸润着民族魂魄,塑造着民族心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不仅创造了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积极主动地扬弃、融合外来文化,使中华文化始终保持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生机活力,使伟大的民族精神历久弥新,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古往今来,民族精神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软实力。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伟大民族精神,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进程中,孕育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谱系,升华和发扬了伟大民族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洪流,这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成功密码。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肩负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变为现实,需要进一步发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万众一心向前走、艰苦奋斗再创业。
二、准确把握伟大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精神既传承历史,又与时俱进;既保持特色,又海纳百川,集中体现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伟大创造精神: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纵观5000多年文明史,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建造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也产生了许多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创作了灿若星河的文化作品,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今天,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创造热情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国家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我们要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伟大奋斗精神: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革故鼎新、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可贵品质。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勇于进取、苦干实干,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描绘出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时候,伟大奋斗精神激励人们建功立业;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伟大奋斗精神又激励人们救亡图存。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含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面向未来,只要我们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伟大团结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追求使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凝结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统一体;共同的命运使中华民族同心同向,造就了团结统一的大好局面。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历史。实践证明,只要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伟大梦想精神: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伟大梦想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坚定的理想追求和笃定的发展信念。在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鸦片战争后,中国濒临亡国灭种的绝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少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尝试,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都未成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广阔前景。新时代新征程,仍然需要我们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奋力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辉煌。
三、在新时代把伟大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民族的强盛,关键在精神。回首往昔,伟大民族精神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克服险阻而坚毅前行的精神支撑。展望未来,发扬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凝聚团结共识,激发奋斗力量。我们要深刻把握伟大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伟大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发扬伟大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坚定的信仰指引方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而思、思而悟、悟而行,在坚定理论自信中认同民族精神;坚持真信真用,充分发挥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发扬民族精神;固本培基,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在无私奉献中光大民族精神。
强化文化支撑。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传承蕴藏于文化繁荣发展之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魂。要把握新时代新要求,继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熔铸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与世界文明对话、包容互鉴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为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精神支撑。
增强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要站在民族融通、文明交汇、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唱响民族大团结的主旋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坚持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使全国各民族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促进党和一切拥护祖国统一、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坚定信心、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经过多年砥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面对美好未来,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大力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坚定排除万难的决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和现在、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坚定“四个自信”,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民族精神,精诚团结、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
中共临漳县委书记 苏万通
“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担当的重要性,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把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大力加强思想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在新时代勇担当善作为,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一、强化教育引导,让勇担当善作为成为时代最强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问题,保证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动摇。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决落实“两个维护”。二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三是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及时发现那些敢于担当、敢涉险滩、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掀起学习先进的热潮,让党员干部干有标杆、行有示范、做有榜样。
二、持续督导检查,让不担当不作为者无处藏身
使更多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需要激励引导,也需要规范约束。一是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关键少数、突出问题,就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同时,针对工作推诿、作风不严谨、办事不经心、执行纪律不严格等问题,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强化执行落实。二是加大曝光力度。对在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警示性的案例,以情况通报、媒体公开、网站发布等形式进行曝光,进一步释放“有位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要追究”的强烈信号。三是畅通干部“下”的渠道。对工作不在状态、作风不严不实、庸政懒政怠政、不能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加大组织处理力度,及时进行调整,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浓厚氛围。
三、创新制度机制,让勇担当善作为成为常态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激励引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必须把建章立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机制,注重从精神状态、作风状况考察干部,注重在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一线工作中考察干部。在容错纠错方面,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规范执行问责程序和澄清保护制度,给干事创业者吃下“定心丸”,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考核考评方面,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运用巡视巡察、审计、督查等各类考核方式,全面历史辩证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立考核考评反馈机制,引导干部改进不足;刚性运用考核结果,发挥好“指挥棒”作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更好地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
全面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新局面
中共衡水市冀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陈书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对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作出重大部署。讲话高瞻远瞩、立意深远、震撼心灵、催人奋进,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线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宣传思想工作,事关旗帜道路,只有时时事事懂政治、讲政治,工作上才能有方向、有立场、有主张、有底气。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强化政治意识,明方向、把导向、重取向,树立“宣传思想工作无小事”的意识,时刻绷紧政治这个弦,时刻保持政治敏感性,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党的思想、传递党的声音、阐释党的主张;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当前,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在“学深悟透、全面调研、深入剖析、理清思路、明确举措”上下功夫,坚持原原本本学、逐条对照学、结合工作学,深刻领会“九个坚持”“一个中心环节”“五项使命任务”“一个战略任务”“一项重要职责”等思想精髓和精神内涵;扎实开展大调研活动,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掌握真实情况、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举措,推动全区宣传文化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二、紧扣经济建设,服务工作大局,激发发展正能量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内容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要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充分发挥好鼓舞干劲、增强信心、凝聚共识的作用,不断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一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着眼点,切实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明确学习计划,固定学习时间,严格管理考核,以强有力的理论武装夯实做好各项工作的实践基础;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六进”为着力点,继续组织“走基层”宣讲团、“小红帽”宣讲团等,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式宣讲,开展有温度、有情感、接地气的学习阐释,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增进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合力做强内宣、外宣和网宣。组织电视台、冀州时讯、网信办大张旗鼓地宣传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宣传全区在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精准扶贫、多城同创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先进典型的善行义举和感人事迹,内聚民心、外树形象,把全区人民的劲头鼓起来,把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凝聚起来,讲好冀州故事,传递好冀州声音。三是深化融媒体改革,全面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按照“一体两翼、双核驱动”的融合思路,整合冀州时讯、广播电视台、“掌上冀州”手机台、“冀州宣传”微信公众号等有关部门科室,建立“区融媒体中心”,打造集一口采编、多端播发为一体的“中央厨房”。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为“两翼”,以“传统媒体的人才优势及对媒体属性的把控能力”和“新兴媒体对内容生产流程最优化、最高效的调整再造”为双核驱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管理上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新闻宣传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压牢压实责任,牢牢掌控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性任务
习总书记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意识形态工作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还有短板。意识形态领域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斗争是没有硝烟的暗战。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一是完善管理办法。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三清单四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其他领导的“一岗双责”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压力传导到基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全力抓好巡视整改。聚焦“学习不够深入,学习效果层层递减”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问题,明确整改重点,责任单位、完成时限;把握整改进程,做到坚决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三是加强督查考核。紧紧抓住“以考核推动责任制落实”这一牛鼻子,加强日常提示和过程管理,推动督查考核工作从抓基础向抓精准逐步延伸,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落实。四是强化管理管控。加强对各类阵地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思想文化类活动的报批、审查和追责制度,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
四、牢牢把握使命任务,破解宣传思想工作瓶颈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着力点
习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15个字,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行动指南。当前,全区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将重点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聚焦举旗帜,强化理论武装工作,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潮。二是聚焦聚民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邀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开展“魅力冀州”采风活动,内聚合力、外树形象。三是聚焦育新人,开展第五届“十大道德楷模”、“文明家庭”、“时代新人”评选,建立文明城区创建管理机制,总结今年经验教训,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为明年创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聚焦兴文化、加快文化强区建设,全力抓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突出抓好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书画展、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特别是创新手段、思路、方法,大力挖掘和弘扬“九州之首”文化。五是聚焦展形象,围绕县级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宣传文化系统机制体制建设,提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六是聚焦强素质,进一步深化“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成”“四干”活动,开展大培训、大调研、大比武,全面提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素质和能力,为开创宣传文化工作新局面提供支撑。
五、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
习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要组织宣传、文化、教体、社区等有关单位多开展一些好活动,多推出一些好载体,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扎实开展“中国梦、赶考行”365百姓故事汇,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培养时代新人,关键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切实抓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志愿服务,广泛组织“我们的节日”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扎实开展“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主题系列活动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于街头巷尾、落小于行为举止、落细于日常生活。抓好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帮助引导青少年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时代新人,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要重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按照“五有五传”( 有实践场所、有实践计划、有实践引导队伍、有实践记录、有实践成效;传理论、传文明、传文化、传法律、传科技)的要求,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
欧阳康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完备程度和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并探索国家治理的相关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一、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把加强自身建设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同时又用创新理论不断指导新的实践。围绕国家治理这个重大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许多理论思考,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家治理上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强调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强调完整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坚定制度自信,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对于国家治理体系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和定力;等等。这些重要论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作为长期执政的党,要把治理现代化这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注重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得到全面增强。在党的领导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为构建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顶层谋划和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为了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这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这表明,我们党对国家治理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更加深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治国理政实践也提升到全新境界。
党的十九大全面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对我们党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作出重要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到那时,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这一战略安排也可以看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突出标志,也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
三、完善和发展科学的治理体系
4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制度保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科学的治理体系,特别是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国家治理包含方方面面,涉及的事务千头万绪,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终将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强大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宪法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群众既是国家权力的主体,也是国家治理的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把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靠零敲碎打不行,靠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应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形成联动,因而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要把长远制度建设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试点探路同推动面上改革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同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结合起来,把破除体制机制顽疾同解决新出现的矛盾问题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