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白玉芹: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2018-10-15 09:51   来源:本站

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作为制造业大省,我省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制造业集群,为我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集群也进入多维度、深层次、高水平发展阶段。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我省应进一步深化对产业集群的认识,把握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调整和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路,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完善产业链条

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任何一个地区都难以控制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也不可能做到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最优的。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优势推动集群企业重点选取关键环节,逐步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就河北而言,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不仅缺乏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产业链的协同优势也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我省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产业网络,推动集群企业从单纯注重产品制造环节,逐步延伸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形成“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国际先进生产模式。

具体看,要在以下领域加快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推动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一是立足主导优势产业,在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领域,通过延长产业链条,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链;二是立足新兴优势产业,依托自身优势进行重点突破,在信息产业、研发设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做大做强一批新兴优势产业链;三是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在建材、家电、家具、纺织等领域,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并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调整优化现有的传统产业链。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纵观我省制造业发展,传统制造企业在空间上大都呈现集聚化发展态势,形成了“一镇一品”“一区一特色”或“专业镇”等发展模式;一些先进制造、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产业园区,多专注于全球价值链中某个相对低端的分工环节,从事生产制造加工业务。鉴于此,我省亟需通过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制造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首先,要重点发挥大中型龙头制造企业核心技术强、引领辐射作用大的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实现技术共享,引导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其次,支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高科技中小微企业,通过创新网络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加快成为专业化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小巨人”企业。再次,以满足或挖掘客户需求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信息增值服务等专业化服务模式,为制造企业植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因,打造一批推动集群企业互联网化发展的专业化服务商。

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从本质上看,产业集群并不仅仅是企业和各类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其核心是集群内企业和机构之间能否进行有效合作与互动交流。因此,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必须全面构建网络化创新生态体系,形成目标明确、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圈。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完整的网络化创新生态体系是以创新为核心,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中介组成集群网络,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当前,我省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不高,存在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政产学研用未能完全实现有效衔接、核心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相对滞后等问题。鉴于此,我省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构建网络化创新生态体系。

构建网络化创新生态体系,一是要基于我省产业特色和历史文化,以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链、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核心,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创新生态圈。二是以培育科技孵化网络系统为重点,构建一批创新创业支撑平台,鼓励高科技成长性企业打破组织边界,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发展新型平台经济,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创新合作,重点扶持构建一批技术研发平台、行业技术支撑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共享。

引进培育高端人才

优势产业集群并不是高端或先进企业在空间内的简单“扎堆”,而是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在空间内的有效集聚。随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增强,其对高端人才、新技术的吸引作用会逐步加大。我省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具有独特的地缘和人缘优势,有助于借力京津丰富的创新资源加快发展。我省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优势产业集群对人才的吸引力。

首先,加大高端复合人才引进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及生活环境,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为优势产业集群发挥持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其次,充分利用京津冀三地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进行技术人才培养,为产业集群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再次,打破体制界限,通过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实现人才有序顺畅流动,吸引更多人才要素向产业集群聚集。

(本文发表于《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