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松涛,女,1972年5月生,河南省镇平县人。200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2015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博士后,现为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河北省高校百名创新人才。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及西夏文文献的研究。
梁松涛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对河北省现存金石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利用自己能够释读西夏文草书的优势,在西夏文献的解读方面用力甚勤。近年来在西夏文献的破译方面成果颇多,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在随后的科研工作中,注重多学科交叉,逐渐形成了四个相对稳定的研究领领域:西夏文文学文献、西夏文医药文献、西夏文法典文献、西夏文契约文献及商贸文书。2016年,“出土西夏文涉医药文献整理与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整理与研究”、“西夏文学及其地域文化特征研究”)2项;主持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项(“宋代军事碑刻整理与研究 ”);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方类文献整理与研究”);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1项(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亥年新法》整理与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1项(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法则》整理与研究);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服务地方横向项目5项目,共到位经费210万。
围绕上述研究领域,在《民族研究》、《文物》、《中国史研究》《敦煌学辑刊》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著作2部,编辑大型丛书300余册。
专著《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整理与研究》首次对8个编号的西夏文医药文献做了系统的释读、考释与研究。因西夏文医药文献中的药名多为音译词,故在翻译过程中从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整理、详细的考证,并将翻译过程一一呈现。该书认为:8个编号中有7个编号的西夏文医方是以汉文医籍为底本翻译而来的,有1个编号为西夏本土医方,其主要目的是为当地民众疗病所用。本研究在对文献译释的基础上,对这批医药文献进行了研析,认为:黑水城出土的这批医药文献的时间下限为元初;其医学理论既继承了中原的医学理论,又汲取了佛教医学理论,同时又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现存的西夏文医方也反映了西夏与周边民族的医药文化交流,特别是西夏与宋、辽、金、吐蕃、回鹘等民族之间的医学交流。由于西夏医药文献在过去公布较少,并一直未能得到系统释读,有限的医学史料使我们无法准确地勾勒出西夏医学的原貌,因此也就无法客观评价其在中医学史中之地位。本著作通过对西夏文医药文献的解读,对西夏医学做出公允的评价:西夏医学发展水平低于同期的宋辽金医学水平,但从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学文献来看,西夏医学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中医学史上应有党项民族医学的位置,党项民族医学将丰富少数民族医学内容,对整个中国医学史的研究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
近年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8名,其中二人考取211大学博士,其中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得河北省优秀硕士论文。2016年获得河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近年来,也专著于学术服务地方的理念,编著《华北史地文献》(50册)。同时,对保定、张家口等馆藏档案进行了整理与研究,出版《保定商会档案》(20册)、《保定商会档案辑编》(25册)《保定救济院档案》(53册)、《宝兴矿业档案》(41册)等图书,对地方文化及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曾获得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 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荣誉奖1项、第九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