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书记 王岳森
●县(市、区)委书记论坛
扎实开展“双提”活动 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中共赞皇县委书记 冯立业
●组织部长论坛
挥党建巡察利剑 促党建规范提升
…………………………………………………………………………中共广宗县委组织部
●学者观点
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和实现之道
…………………………………………………………………………………………洪大用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书记 王岳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把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关键是要在动力机制变革、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和协同机制优化方面加强探索,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
一、以动力机制变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助推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传统要素投入型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优先的现实选择。我省是传统产业大省,在当下去产能、治污染的背景下,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动力机制,才能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培育新的动力机制,必须高度重视技术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这是以技术力量推动经济增长的便捷路径,也是构建科技与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现实基础,更是在全社会形成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前提。从实践中看,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可促进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的系统结合,可有效提高研发效率和经济效益;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与主导产业的协同,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质量,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系列产业技术的掌控与相应工业园区规划的系统设计,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簇系全方位多层次扩展与产业集群共生型成长,可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在这些方面,昆山和深圳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培育新的动力机制,应注重技术创新引擎效应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耦合。技术创新是包括研究和开发活动、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过程。这其中,技术研发的引领效应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可实现一定程度的耦合。研发项目与产业对接越充分,两者耦合程度越高,科技与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深,推动经济发展效果越好。在发达的科技经济体内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是持续进化和不断替代的交互过程。相当一部分高科技公司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企业有着很大不同,其在持续技术开发和经济增长中不断打造产业新支柱,进而在区域内形成技术关联型、产业关联型和竞争关联型产业集群。这种关联和竞争既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集成效应,还会诱发一系列根本性创新和众多改进性创新,形成科技与经济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对河北来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是构建和形成这类内在、自发、继起性的良性循环和动力机制。
培育新的动力机制,应致力于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以根本性创新和持续改进性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产业的技术体系都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关键核心技术。只有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对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激发其潜在效能,并产生相应的涨落机制和乘数效应,使经济技术链条多向扩展,促进产业扩张和升级。诸如电动机技术相对于电力工业,发动机技术相对于机械行业,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技术相对于信息产业等,均是这类情形。遵循这样的规律,河北当前应在互联网与各类产业的结合上下功夫,以大数据原理的广泛应用发展数字经济,以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全面升级。
二、以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推动科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业态
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在注重技术链与价值链对接的同时,还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以技术移植等多种转化方式,全方位扩展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业态。
以社会公众技术意识的强化推动大众创业,促进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历来就是多层次、多路径、多模式的探索活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更是涉及各个行业、各种形态、各类人员。企业或科研部门从专业角度针对问题开始技术研发,进而实现产业化是技术成果转化的一种成功模式。而强化社会公众技术意识,鼓励人们利用各种技术提高生活品质,利用成熟技术在新的领域创新创业,则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另一种有效模式。在国际范围内,诸如法国的化妆品和食品行业、美国的快餐业、荷兰的花卉业等领域,就有许多典型的非专业人士创新案例。我国近些年电商与物流业发展中涌现出的许多非专业人士创业的成功案例,也值得我省认真汲取经验。
以技术的深度开发扩展经济系统的边界,扩大社会财富总量。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既包括纵向研究的深化,还包括成果横向多领域的转化。这不仅体现在劳动者素质提高和劳动手段的改进上,还体现在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展上。技术的进步和向多领域的辐射,会使许多原来被认为不是资源的东西变成可贵的资源,使原来视为无用的废物变成有效的资源,有时在个别领域还会使社会财富呈几何级数增长。比如探矿和采掘技术的进步,使原来探测不到的矿物现在可轻易地开采出来,提纯技术的深度开发使原来分离不出来的稀土元素成为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再如石油冶炼技术的持续性改进和多领域扩展,大大提升了出油量,加氢裂化技术可使重油转化为轻油,相关技术的延伸应用还使加工后的废渣成为铺路的上好材料。河北应在两方面的结合上着力,对相关技术进行深层次开发的同时强化深度应用。
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转化水平、拓展转化空间,挖掘社会潜在需求,改善市场发展预期。一般来说,技术研发遵从科学规律,成果转化和应用扩展遵从经济规律。将科技和经济结合起来,使技术进化机制与市场筛选机制高度耦合,不仅能推动技术进步,还可有效地引导公众消费。技术进步在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不断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产生新的消费需求,新的消费需求又成为技术发展最直接的动力。两者的良性互动,既能促进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扩散,不断开辟新的技术领域,还可持续催生新业态,进而挖掘社会的潜在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应进一步深化对技术和市场及两者关系的认识,更加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特别是要关注主导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拉动作用。比如,当前应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着力在信息技术的深度转化和广泛应用上下功夫。
三、以协同机制优化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创新效率
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还应致力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技术系统协同机制和各个子系统内在要素间互动机制的优化,全面提升创新效率、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增强,技术创新的形式日益丰富且效率不断提高。科学与技术、技术与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的形式也在不断深化。上世纪五十年代斯坦福大学率先设立科技工业园,开创了科工贸、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这一模式在世界各地迅速兴起。河北要加大在这方面的探索力度,努力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技术研发方面,努力在最擅长的领域做精做强;机制创新方面,强化技术研发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团队接续、平台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效应,以此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以市场机制连通科技、经济与社会,在系统融合中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效率。当前国际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带来技术全球化。经济和技术的全球化均源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下,人类对财富的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促进了科技发展,使低成本高产出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成为科技研发的重要目标。而且,人类多样化且不断高涨的消费需求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使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扩展,当前的科技研发几乎与所有社会领域发生关联。这种连通互动丰富和拓展了科技、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子系统,引发了各领域特别是交叉领域的创新。河北要更加注重这种交叉领域的创新,在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导高校在交叉学科的培育发展和交互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发力,支持企业在各行业交汇领域持续发力。
三是强化技术意识和市场意识,实现科技创新和观念创新双轮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必须强化全社会的技术意识和市场意识,努力使人们的认识、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实现同步提升和良性互动。当年通用电气公司实施组织变革、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杰克·韦尔奇首先强调的就是改变员工的观念和信念,最终取得成功。河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推进观念创新,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鼓励各行业大胆创新,支持各类技术人员积极尝试,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扎实开展“双提”活动 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中共赞皇县委书记 冯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赞皇县扎实开展“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党员组织意识”活动, 在强化“四个意识”的基础上,实施“三大工程”,搭建“四大平台”,着力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建设“生态强县、大美赞皇”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一、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基层党员组织意识,抓紧抓实基层党建工作是当前形势所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出安排部署。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基层党建工作,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夯实基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多次深入基层一线明察暗访, 他曾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抓好基层党建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
当前基层党建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基层党员“人、心”不稳。有些农村年轻党员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组织集中培训困难;一些在企业或新型社会组织工作的党员,往往因为没有组织依靠或组织衔接不及时而流失,成为流动党员、隐形党员;一些基层党员宗旨意识、党性意识淡化,有的在追求上出现庸俗化、功利化的现象;一些农村党员缺乏党员意识,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将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二是少数基层党员脱离群众。有些党员群众观点不牢,淡化了和群众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在思想上、行动上脱离群众,忽视甚至损害了群众利益;有的基层党员干部下基层浮皮潦草、蜻蜓点水,不主动接触群众,在党群之间形成了隔阂;一些基层党组织不会运用群众路线开展工作,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不够,加大了工作阻力。三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有而不实、大而无力。有的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得不好,导致部分党员组织认同感减弱,与党支部的关系松散。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聚而不凝、肥而不壮的现象,党组织地位下降,缺乏领导力,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素质下降,缺乏战斗力,威信下降,缺乏吸引力。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指基层党组织为实现其工作目标而组织动员影响基层党员、基层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能力。组织意识是指一个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意识、共同价值观。党员的组织意识可以使党员铭记自身角色、强化责任担当,具有凝神聚心的作用,是党性修养的试金石。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如何,基层党员的组织意识如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基层党建面临着新的考验,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必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基层党员组织意识,用“双提”来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实施“三大工程”,打造三种力量
赞皇县委组织全县开展的“双提”活动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手段,以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标准、提升工作效率为目标,注重在经济社会发展战场上检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展示每位党员的风采。
一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打造党员干部思想力。抓学习。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重点,确保学习有计划、内容有要求、时间有保证、活动有记录、效果有考核,将理论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向基层传导。抓培训。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素质提升工程,对全县农村1346名村“两委”干部和1.3万名普通党员进行轮训。从中央、省、市聘请有影响的专家教授,举办“晚间干部大讲堂”,坚持每周一期,向基层党员发送“理论学习微课堂”手机报。抓教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念、访、见”环节——全县党员在支部大会上“念”入党志愿书,“访”自己入党时的培养人、介绍人或入党时的党支部,“见”当时党组织谈话人。推进“抄、看、走”环节——手“抄”党章,要求全县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手抄党章,倡议普通党员手抄党章;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党性教育专题片,深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走一走,开展红色教育。抓典型。把典型引导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树立“身边典型”——土门乡党委副书记胡迎宾、“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寺峪村党支部书记王兰英等先进典型、群体。
二是实施阵地建设工程,打造基层组织凝聚力。加强农村党组织硬件建设。强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建设,统筹700万元保障建设资金,加快工程进度,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课堂。提高农村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推行“能人回村”模式、“聘请顾问”模式、“优秀青年培育”模式、“乡干部兼职”模式和“第一书记”模式,壮大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根据农村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选择产业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10个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例如,许亭乡岭根底村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由村集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岭底红”省著名商标,投资修建冷库,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探索“主题党日+”模式。在全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即确定每月第一个周五为基层党组织的“主题党日”,以此为基础,鼓励空间拓展、时间延伸和载体创新,围绕“知、树、行”3个类别,组织开展“10+X”具体活动,其中“10”为活动开展的10项规定动作,“X”为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延伸创新的自选动作。
三是实施清风正纪工程,打造党建“机体”免疫力。构建责任落实链条。健全完善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纪检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印发了《赞皇县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暨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告知书》,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廉洁从政教育。在全县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纪,增强纪律意识”学习教育,集中组织观看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等专题教育片。注重对新提拔干部进行廉洁勤政教育,把从严管理党员落到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以党规党纪规范党员行为。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修订完善了《关于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制定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规范了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从政行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赞皇县委《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的十条规定》,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紧盯时间节点,坚持暗访、查处、问责、曝光“四管齐下”,对出现的问题抓早抓小。
三、搭建“四大平台”,用“双提”促进重点工作、中心工作
开展“双提”活动,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搭建平台,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等重点工作中锻炼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
一是搭建精准扶贫平台。组织开展“两级书记访百家”活动,即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带头走访贫困户100户以上,后来扩展到其他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也每人走访贫困户50户以上,从而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精干队伍带入精准扶贫的主战场,有的放矢开展扶贫工作。抓好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后调整村两委正职9人、班子成员18人。建立县领导联系后进村制度,包点领导每月至少2次深入所联系的村。2017年,19个贫困后进村中有7个后进村实现转化。加强对脱贫工作的考核和督查,强化对各驻村工作组的领导和监督,确保第一书记真正发挥作用;强化乡党委班子建设,选优配强育好乡镇党政班子主要领导,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党员干部的“赛场”,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激发扶贫开发内生动力。
二是搭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平台。丰富党建内涵,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第一线争当绿色先锋。建立“双提”+生态保护模式。设党员“植绿护绿先锋岗”和全县域3A级旅游景区“创建模范岗”。探索“党支部分片+党员包干”模式,严厉打击矿山私挖乱采,确保将损害生态环境的产业“归零”。建立“双提”+环境治理模式。组织党员带头参加“三清两拆”志愿活动,以三六沟村等10个深度贫困村及石碑、嘉应寺两个贫困村为重点,对残垣断壁等全部强力清除,卫生环境有了显著改观。建立“双提”+生态产业模式。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业带富链条,着力发展鲜食枣、雪花梨等5大观光采摘区,实施“十五万亩核桃科技示范园”和“十大果品产业带”工程。
三是搭建“五城同创”平台。即创建全国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卫生县城、洁净县城,巩固食品安全县城,坚持以党建促创建,以创建带党建。发挥以基层党员为“点”的辐射作用。组织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开展政策宣传、维护交通秩序、清洁卫生等活动。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活动,倡导党员干部尤其是全县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党员,通过佩戴党徽等方式亮出党员身份。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开展“立家训、定家规”、“话家风、促党风”活动。发挥以基层党组织为“面”的带动作用。坚持一个支部包干一个片区或一个楼栋,一个党委(党组)负责一个大街,实行片长制、楼长制、路段长制,把滨河路、东环路、南环路和赞皇镇110多条小街巷全部纳入城区管理。推进党委、党组、党支部及非公企业党组织“四位一体”的“网格化”共创共建。在连线、成片、划网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以相关单位党组织为主、非公企业党组织为辅,各界群众协同配合、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运行机制。
四是搭建乡村振兴平台。夯实堡垒。从国家、省、市、县选派97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推动全县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开展后进村重点督评活动,32个后进村如期实现转化。振兴产业。推行“村党支部+合作组织”模式,通过农村党支部带头组织、群众以土地和资金入股的方式建成农业经济合作社,鼓励党员致富能手和种植大户承包开发,建成22个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于一体的高标准种植观光园。培育党员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基地+果树(作物、养殖)+旅游休闲+农户”的立体生态产业链。优化服务。建设了一批村民事务代办中心及党员引领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举办以老党员、老干部为主讲的农民讲坛,切实将基层党建与农村建设深度结合。张楞乡西竹村实施村民事务代办制,广泛发动党代表、无职党员等义务担任代办员,为群众办事提供全程代办、无偿服务。赞皇镇东街村、南邢郭镇西王俄等村,充分发挥党员、党支部的撬动作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提倡移风易俗、文明理事,直接促成了农村新风尚的形成。
挥党建巡察利剑 促党建规范提升
中共广宗县委组织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自2017年以来,为有效解决基层党建主体责任不到位、基层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和党建工作不平衡问题,广宗县委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巡察制度。通过明确巡察目的、灵活巡察方式、精选巡察内容、成立巡察机构、科学运用巡察结果等方式,形成了“五位一体”党建巡察工作机制,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党建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党建问题发现常态化、精准查纠规范化、责任落实具体化和制度建设长效化。
一、党建巡察内容突出“广覆盖”,实现党建工作无缝隙
党建巡察内容涵盖基层党建工作全部工作。落实党建责任制,包括党组织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和基层组织建设制度落实情况。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包括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队伍建设等情况。党员队伍建设:包括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和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制度落实情况。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包括“四议两公开”制度、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制度落实情况。基层基础保障:包括村级组织运行经费、活动阵地、抓基层党建专门力量配备等情况。党建其他重点工作:包括“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远程教育、十九大精神学习等重点工作。同时,根据不同阶段重点工作需要,研究确定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建立基层党建工作巡察清单,并根据巡察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补充,真正使基层党建有了硬指标,形成了抓细、抓常、抓实的氛围。
二、党建巡察形式主忠“可操作”,跟踪式抓实问题整改
党建巡察分全面巡查、专题巡察、解剖式巡察和机动式巡察四种形式。全面巡查原则上每季度一次,专题巡察每月一次,其他巡察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进行。
“机动式”专项巡察。巡察前定主题。重点巡察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巡查组提前5日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巡察单位,明确巡察重点,确定巡察要求,被巡察单位按照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巡察中查实情。巡察组围绕巡察事项,采取现场查看、座谈了解、个别谈话和查阅台账等方式开展巡察,当天反馈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巡察后严督办。巡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要求被巡察单位逐项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抓好整改落实。2017年以来,先后对全县213个村“两室”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巡察,促使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对全县188个村“两室”软硬件进行更新完善,使村级活动阵地面貌焕然一新,真正让村“两室”成为党员心灵的栖息地、开展活动的主阵地。
“解剖式”深入巡察。对个别问题突出的党组织,采取定期巡察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精准点穴,立查立改。2017年以来,为帮助落后乡镇规范整改,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抽调县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巡察专员、扶贫第一书记及党建干部共50人,分成12个工作组,利用一周时间,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23个农村党支部和1个机关党支部,进行“全覆盖”督导,共排查出各类问题870个。县委及时对乡镇党委书面下发巡察或督查通报,拉出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限时整改。各村党支部在党建巡察专员的指导下,针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跟踪式”整改巡察。县委组织部定期通报被巡察党组织整改情况,将通报结果纳入党(工)委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党组织书记提拔使用、党建工作单项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巡察结果排名连续倒数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组织处理。2017年以来,先后对3位不重视村“两室”建设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函询,对1名履行党建责任不力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诫勉谈话,对3名驻村工作组管理不严格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诫勉谈话,对执行驻村工作纪律不严的26名驻村干部和23名派驻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通过“跟踪式”整改,把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从发现问题延伸到解决问题,基层党建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党建巡察运行保障“重长效”,常态式助推工作落实
立足“常态化”。广宗县委成立了党建巡察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印发了《广宗县党建巡察制度的实施方案》和《广宗县巡察专员管理办法》等多个专件,从全县范围内选拔工作经验丰富、公道正派的科级干部担任基层党建巡察专员,并纳入县委基层党建巡察专员人才库。县委组织部负责对巡察专员的日常管理,每年对巡察专员进行一次考核,确定考核等次,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工资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坚持“规范化”。县委巡察专员负责对全县乡(镇、区)党(工)委、县直基层党组织进行全方位巡察。2017年以来,集中利用两个月时间,由县委基层党建巡察专员牵头,抽调扶贫第一书记、县直单位党建业务主管77人,组成4个巡察组,对全县62个县直单位机关党建工作进行了三轮调研互查。通过互查整改,县直机关单位组织活动场所、机关党组织设置、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各类档案资料等普遍得到规范提升,县直机关党建工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坚持“多样化”。采取灵活性、时效性的巡察形式。巡察工作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对上级党委和组织部署的重大、紧急党建工作任务,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办法。先后完成了对9个乡(镇、区)、213个村、62个县直机关、42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和驻村工作组工作情况的全覆盖督导检查,有效解决了党建工作意识淡薄、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坚持“制度化”。运用好识优劣、见高下的巡察结果。县委把基层党建巡察列入党建考察细则,依据巡察结果兑现奖惩。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推荐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对思想不重视、履职不到位、工作无进展的,进行诫勉谈话、函询提醒;对工作长期滞后或经整改仍无明显改进的,调整相关责任人岗位。目前,共通报5人、函询10人、诫勉谈话18人,在全县营造了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良好政治氛围。
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和实现之道
洪大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既是一种客观状态,又是一种主观建构;既有亘古不变的基石,又有不断拓展的内涵。全面深入理解美好生活及其实现条件和机制,是更好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前提。
一、全面把握美好生活的基本特征
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是我们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紧紧抓住制约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改善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深刻分析社会矛盾的演化规律,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推进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
美好生活是民生发展的新要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严重制约着人民生活的改善,解决温饱问题是广大人民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GDP总量只有3600多亿元人民币,农村贫困人口占比达到97.5%。不能有效解决温饱问题,也就谈不上追求美好生活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美好生活是建立在物质丰裕基础上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2017年我国GDP总量已达82.7万亿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1%,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需要的新变化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不仅体现为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体现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单纯的物质满足已经不能带来人民幸福感的提升。
美好生活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人本性与人民性。一方面,美好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生活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另一方面,美好生活突出强调的是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美好生活。二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美好生活既体现为客观的生活条件,比如收入、教育、健康、环境质量等,又体现为个人或群体对于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和建构。三是一致性与多样性。基本的物质保障是美好生活的共同基础,每个发展阶段也都有某种美好生活的标准,这反映了美好生活的一致性内涵。但是,由于个人和群体社会身份地位、需求满足层次与文化价值观等的多样性,美好生活的实践形态是丰富多彩的。四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美好生活直接表现为个人的生活建构与实践,但是这种建构与实践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每个人的发展总是以他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条件。
二、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需要继续奋斗
美好生活在本质上并不是继承性、赐予性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广大人民的努力工作,创造了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并催生了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新需要。2017年,美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一组世界各国劳动参与状况的数据,中国劳动总量和劳动参与率都排在世界第一位。其中,中国人的劳动参与率达到76%,相比之下,美国65%、日本58%、印度55%。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大规模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靠的就是广大人民只争朝夕、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时代继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依然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在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择其要者,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提升人民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升人力资本。一方面,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二是重视心态引导,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三是高度重视培育社会资本,增进社会互信,优化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合作,在有效社会合作中创造美好生活,并使良好的社会互信、合作氛围和安定团结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四是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保障收入安全,不断加强物质资本对美好生活的支撑作用。
在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保障。特别是,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确保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各项权利,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促进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不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在持续发展中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最终,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三、美好生活与中国梦同向而行
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是密切相关的。没有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就没有人民幸福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这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了的真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凝聚了全体人民,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经过长期奋斗,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由此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也越来越让全体中国人民赢得世界尊重,充满民族自豪,这本身就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持续的奋斗,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正是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党才赢得了民心、汇聚了民力、开启了民智,推动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人民能否享有美好生活是衡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是否实现的实质性标准。人民是富裕的、健康的、积极的、创造的、幸福的、团结的,人民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尊严、有素质、有力量,一个国家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国家,一个民族才是真正有希望的民族。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美好生活与中国梦同向而行的政治保障。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面向新时代,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将使我们党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中开创美好生活新局面,满足美好生活新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