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专家推介

杨 瑞 —— 第十二届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

2018-06-27 17:25   来源:本站

杨瑞,男,汉族,1975年1月出生,河北省张家口人,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学博士。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河北省“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明清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近年来,杨瑞围绕14世纪中叶以来区域政制与文化地理,近百年来中国农学、农业、农村问题以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学术思想史,华北区域历史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融汇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注重基础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农学会与农业现代性因素的接引研究(1916-1937)”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农学会与近代农业问题研究”、“中共河北历史人物研究——张明河传” 等多项课题。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明清华北府县的演进与文化地理研究”、河北省重大攻关项目“河北基层历史档案文献整理、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1706—1956)”、河北省“四个一批”人才项目“抗战时期中华农学会与农业战时保障机制研究(1937-1945)”、河北省高校拔尖人才项目“中国现代法学的兴起:北京大学法科的早期发展(1902-1937)”等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史学月刊》、《学术月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新知识群体及社团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北京大学法科的早期发展研究(1902-1937)”分别荣获第十四、十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杨瑞的论文《近代中国乡村改造之社会转向》(《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着眼近百年来中国乡村改造和演进的历史脉络,贯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事实、思想与实践,超越乡村建设各派先入为主的成见,在世界视域下批判性地考察近代乡村改造理论与实践的内外源流、内涵及展开,深入辨析近代以来中国朝野各党派、团体及人物改造农村的思想渊源、路径以及实际影响等,揭示了近代中国的乡村改造理论与实践发生了重要的社会转向,到20世纪20年代,农村问题成为人们进行学理探讨和社会改造的核心概念,各派终被中共的农村革命理论和政策所淹没,此文既可为深究本土农村社会变革提供新的解读视角,亦可提供现实参考。

杨瑞的专著《中华农学会研究——农业现代性因素的接引,1916-1937》,引用大量未刊档案,结合报刊、方志、文集、日记、书信以及当事人回忆等资料,依时叙事,纵横交错,重建中华农学会发展演变的全景式历史,深入探讨其组织源流、人脉关系、思想活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揭示其不同时段的历史特质和时代影响。借以清理近代农业知识与农业制度转型的内涵和过程,朝野对农业、农村问题的思想认知和应变机制的历史演进,阐释其如何由技术问题演化为社会改造问题,即根本变革农村旧式生产关系和陈腐社会制度,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国家”的历史进程和现实启示。

在华北区域历史研究方面,发表论文《王朝体制与明清华北地区府县历史文化研究》(《光明日报》2014年4月30日理论版),认为作为华北地区中心腹地之河北,位居各直省之首,从清一代迄今为止300余年,成为从皇朝到民国以至向共和国转型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历史的浓缩,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此区域近300年历史,将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社会贡献,特别对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和现实参照,充分发挥其资政及智库的功能和作用。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