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时,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论述格外关注。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到,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高度重视理论创新,而且对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工作也是高度重视,在许多重要会议上专门就理论武装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每次中央全会精神的理论宣讲都做出重要批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性、针对性、实践性的要求,为我们做好理论武装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大家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8.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就越显著。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不能心猿意马、犹豫不决,要坚定不移坚持”。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理论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我深深体会到:
一、理论武装工作极端重要。理论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结,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是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难以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就难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也不可能深入、全面地认识世界,自觉、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头脑的问题。只有这些理论被广大党员干部所掌握,转化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才能产生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力量。
我们说要有理论上的自信,就必须搞清楚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所揭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及其各方面的逻辑关系,搞清楚了这些,才可能有政治定力、战略定力,也才能做到自觉按规律办事,发挥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于此。
二、理论武装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实现“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公开宣示,他的理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以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起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并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就能够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成功。我国改革发展事业进入新的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复杂而艰巨,唯有实现“两个巩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够实现。“两个巩固”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政治基础。
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理应将实现“两个巩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责无旁贷。
三、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实践。世界观,就是我们“如何看待世界”,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是我们“如何改造世界”,解决改造世界“怎么办”的问题。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顾中国近百年历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及其与中国实践的紧密结合,深刻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能够带领人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加强理论武装工作论述的学习,我更深切地感到作为一个党的理论工作者,必须更好承担起“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宣传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职责。正所谓,责任所系,使命所在。
当前,理论武装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面临的任务异常繁重。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极为深刻的变革,综合国力的竞争、社会制度的比较、话语权的争夺愈加突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错综复杂。西方敌对势力运用各类舆论工具特别是互联网恶意歪曲我们党的历史,抹黑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造成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这需要我们在理论宣讲中,善于把握大势、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制度”的关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正本清源,以正视听。从国内看,我国已经进入了深化改革的关键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经济增速的换档期,利益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需要我们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理顺不满情绪、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着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提供正能量。从河北看,我省正处在发展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各种优势潜力最能有效释放的时期,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最为紧要的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为宝贵的时期。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竞争挑战,需要我们做好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思想和新的发展战略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锐意开拓进取,奋力开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新局面。
虽然面临严峻的形势,繁重的任务,但是我们有着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的坚强后盾,就是党的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强化中心意识、大局观念,不断提高工作能力,通过积极工作,不断开拓理论武装工作新局面。
首先,加强学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每一位理论工作者必须真正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力求掌握理论的真谛,增强理论工作的“底气”。一是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学好大政方针和中央、省委的工作部署。理论宣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中央和省委精神及工作部署及时传递给广大干部群众。作为宣讲者,只有准确吃透中央和省委精神及工作部署,全面了解这些精神和部署的时代背景及突出问题,才能做到把握大势、占据高端,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三是向实践学习。或者说,要努力了解实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作为理论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实践的脉搏,认真总结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找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也才能够帮助干部群众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和省委精神,进而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要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一是认真备课。一方面,准确全面地理解把握所要宣讲的主要精神,另一方面,对理论政策的亮点、关键点、创新点等要重点掌握,还要找到理论政策与实际的结合点,做足功课,对所讲的内容烂熟于心,尽量做到不照本宣科,用自己的话讲,实实在在、有理有据。二是搞好试讲。试讲的目的在于通过现场集体观摩,对宣讲重点内容、技巧逐一点评,针对试讲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义,不断丰富完善宣讲内容,改进宣讲技巧。三是注意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的宣讲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增强宣讲针对性有效性。不同层次的宣讲对象,关注的问题不同,需求也不同,宣讲者就要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运用不同的形式,提供不同的内容,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第三,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是在宣讲语言上创新。摆脱空洞的说教和教条式话语,而善于运用体现人文关怀的情理交融式话语和鲜活生动的群众话语;二是在宣讲风格上创新。改变居高临下的单一灌输方式,而善于运用包容、平等的双向对话方式;三是在宣讲手段上,在搞好传统的面对面宣讲的同时,积极探索借助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讲工作,适应新时代的受众新需求。
总之,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无愧于时代的使命感、无悔于机遇的紧迫感、无畏于挑战的责任感,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努力在理论武装工作实践中实现和升华自身的价值。